[发明专利]打印控制装置和通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2213.X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2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成瀬丈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3/12 | 分类号: | G06F3/12;H04B5/00;G07F17/2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宋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 控制 装置 通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控制装置和通信方法,更具体地,涉及对于由通信终端发送的打印目标数据的打印的收费控制。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知通过存储在IC卡等中的通用电子钱币来对由打印设备进行的打印付费的技术(日本专利公开No.2007-140990,下面称为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价额收集系统中,在打印设备利用通用电子钱币对由终端发送的打印作业收费之后,该打印作业被打印。在该系统中,诸如PC之类的信息终端发送打印作业,且使用另一张IC卡对打印作业付费。近年来,还已知把IC卡的通用电子钱币的机制并入移动通信终端装置中的技术(日本专利公开No.2006-48270,下面称为专利文献2)。
作为另一种技术,已知利用移动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高速数据传输的技术。已知除了经由通信网络的常规通信之外,这种技术还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对方通信装置例如是已知用于收发图像数据等的MFP(多功能打印机)。通过利用上述IC卡的通用电子钱币的机制和利用移动通信终端装置来收发图像数据等的机制,能够利用一台移动通信终端装置来完成从打印作业的发送到支付的处理。
此外,为了实现在通信速度和可操作性方面高效的通信,已知利用两种类型的通信方法来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已经提出这样的的技术,其中,通过通信速度相对低从而能够可靠地指定通信对方的第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法来收发为第二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法所必需的通信目标装置的信息,并利用该信息通过第二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法进行高速通信(日本专利公开No.2007-166538,下面称为专利文献3)。
第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法例如是NFC(近场通信),第二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法例如是或者无线LAN。专利文献1提出首先通过NFC发送接下来的通信的通信方法和加密方法、且当通信要被转换时转换通信以利用第二种通信方法进行打印的打印机。下面,通过第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法进行配对然后把通信转换到第二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将被称为切换(handover)。
当使用通过利用一台移动通信终端装置能够完成从把打印作业发送给打印装置到支付的处理的上述装置时,出现以下问题。在从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发送打印作业时,打印装置不能检测打印所必需的打印片材的数目和颜色模式(单色或彩色),从而不能确认打印所必需的费用。于是,必须进行用于发送打印作业的通信和用于收费的通信。
例如,即使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利用打印应用产生5页的打印作业,取决于打印装置的图像处理,也并不总是保证打印5页,可能打印6页。打印应用和打印装置的图像处理程序之间的差异可能改变打印片材的数目。在这种情况下,打印作业指定5页的打印,但是必须收取6页的费用。作为再一个例子,打印装置强制改变设定。例如,如果打印装置被设定成环保模式以节约打印片材,那么用户的作业设定可能被改变成“2合1”(两页被打印在一张打印片材上的模式)。作为又一个例子,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发送彩色打印的打印作业,但是打印装置因为没有彩色油墨所以把设定改变成单色打印。作为又一个例子,尽管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发送胶版印刷纸(wood-free paper)的打印作业,但打印装置通过把设定改变成普通纸来执行打印。作为又一个例子,如果打印装置侧临时改变收费单价,那么实际费用不同于在移动通信终端装置侧报价的费用。
由于这些原因,当对打印作业收费时,除非打印装置在打印作业被发送之后进行诸如图像处理之类的处理,否则可能不能报价准确的费用。于是,必须分开进行用于发送打印作业的通信和用于支付的通信。
然而,例如,如果使用商店等中的打印装置,那么在从用户向打印装置发送打印作业到决定要付费的时段期间,他/她可能离开打印装置。尤其是对于执行图像处理花费时间的图像来说,发生这种情形的可能性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当除已经发送作业的用户以外的第三方利用通用电子钱币完成收费处理时,打印开始,从而打印材料可能被带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为通信终端装置适当地执行针对打印的收费处理的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22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客运车辆弯道侧翻早期预警与主动防控装置及其判断方法
- 下一篇:鱼池增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