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虎杖中酶解提取白藜芦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94638.0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7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谭世语;周炳贤;周小华;蔡卫超;江春立;丁文彪;卿万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鑫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22 | 分类号: | C12P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61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虎杖 中酶解 提取 藜芦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从天然植物的虎杖中制备白藜芦醇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白藜芦醇是一种含有芪类结构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化学名为3,4',5-三羟基二苯乙烯,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白藜芦醇既能预防肿瘤癌症疾病,又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保肝、抗氧化、调节血脂平衡、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是对人类健康有显著积极功效的活性物质,因此其在医药保健方面应用非常广泛。由于白藜芦醇是芪类物质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酚类和烯类性质,在与空气曝露或者光照条件下,白藜芦醇会被氧化或发生异构转变生成不可逆物质,生理活性遭破坏损失,因此为了提高白藜芦醇收率和延长存放时间,白藜芦醇的生产和保存过程要求比较严格。白藜芦醇普遍存在于虎杖、花生、桑葚、葡萄科等天然植物体内并且主要是以相对稳定的白藜芦醇苷分子形式存在。特别是虎杖中的白藜芦醇苷和白藜芦醇总含量比其他天然植物高,工业化生产潜在效益巨大。因此,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是当今研究的重点。
现有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方法,如2013年4月17日公布的公布号为CN103044210A的“一种从虎杖中制备白藜芦醇的生产工艺”专利,公开的方法是:以虎杖为原料,经酶解晾干、连续逆流提取罐丙酮回流提取、过滤浓缩、乙酸乙酯萃取、浓缩、硅胶层析,浓缩结晶制得白藜芦醇晶体成品。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①恒温酶解反应时间较长,长时间高温不利于白藜芦醇的化学结构稳定性;②由于白藜芦醇在暴露光照条件下易失活而使含量降低,因此酶解后晾晒操作也不利于白藜芦醇的化学结构稳定性;③由于丙酮沸点较低,易挥发,具有一定毒性,与空气混合易发生爆炸危险,因此,其作为逆流提取溶剂时,相应设备的保温和密封相对要求较高;④采用乙酸乙酯-石油醚作为分离洗脱溶剂,其中石油醚毒性较大而且易燃,溶剂回收过程涉及较大安全隐患。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从虎杖中酶解提取白藜芦醇的方法,具有酶解充分且时间短,生产设备简单,操作成本低,运行安全性高,绿色环保,易于推广工业化生产等特点。
本发明的主要原理是:虎杖中白藜芦醇主要以白藜芦醇苷形式的存在,其分子式为C20H22O8,化学名为3,4′,5-三羟基二苯乙烯-3-β-D-葡萄糖苷,它在热水溶中具有良好的溶解度,易溶于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在合适pH值一定温度且搅拌条件下,白藜芦醇苷逐步从虎杖中溶出,同时溶液中的酶作用于白藜芦醇苷的β-D糖苷键,使其水解生成白藜芦醇(C14H12O3)和葡萄糖。另外,酶也可破坏虎杖植物细胞壁,有利于白藜芦醇苷的溶出和转化。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从虎杖中酶解提取白藜芦醇的方法,以市售的虎杖根茎为原料,经酶解反应、醇深度提取和分离浓缩、干燥的简单工艺而制得白藜芦醇晶体粉末产品。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酶解反应
先将市售的虎杖根茎原料放置于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再经240~320目的筛进行分筛,收集过筛的粉末,备用,未过筛的颗粒再返回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然后,按虎杖粉末的质量(g)∶纤维素酶的质量(mg)∶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的体积(mL)之比为1∶(1~10)∶(10~50)的比例,先用高浓度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所述缓冲溶液的pH值为4~6后,将虎杖粉末和调节pH值后的缓冲溶液,依次放置于间歇反应器中,在30~60℃恒温和80~200r/min的转速下,搅拌15~30min后,再加入纤维素酶,继续恒温搅拌,进行酶解反应15~30h,就制得酶解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
(2)醇深度提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鑫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未经湖南鑫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46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