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气制乙二醇加氢单元产品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92236.7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6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久玉;周军;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9/149 | 分类号: | C07C29/149;C07C31/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孙永刚 |
地址: | 232038***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气 乙二醇 加氢 单元 产品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氢工号产品槽工艺路线设计的改进,具体涉及合成气制乙二醇加氢单元产品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来生产聚酯纤维(PET)、塑料、橡胶、聚酯漆、胶粘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以及炸药,也大量用作溶剂、润滑剂、增塑剂和防冻剂等。
传统的乙二醇生产方法是走石油化工路线,即由石油加工得到乙烯,乙烯氧化生成环氧乙烷,环氧乙烷进一步水合生产乙二醇。近年来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争相开发煤基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因为使用此工艺得到的乙二醇成本不到目前广泛采用的乙烯路线的一半,加上国内乙二醇的自给率低,使得此项技术有着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日渐短缺,开辟新的工艺路线已成为当务之急。考虑到我国的能源结构是煤多油少,发展以碳一化合物为原料制取乙二醇的路线,对于我国能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缓解乙烯供应量的不足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合成气制乙二醇属于煤的清洁利用关键前沿技术,五大新型煤化工技术之一,是现在国内重点发展技术,对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具有战略意义。合成气制乙二醇的工业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酯化反应单元、羰化反应单元、加氢反应单元以及精制单元。酯化反应单元即第一步亚硝酸甲酯(CH3ONO)的制备。该反应常压下、无催化剂、温度在30-80℃的条件下进行:2NO+2CH3OH+1/2O2→2CH3ONO+H2O;草酸二甲酯是以甲醇、NO、CO和O2为原料制乙二醇时的中间产品,分子式为(COOCH3)2,制备草酸二甲酯的反应即第二步羰化反应单元,该反应常压下、温度为120-140℃、催化剂Pd/Al2O3的条件下进行:2CO+2CH3ONO→(COOCH3)2+2NO;第三步加氢反应单元即乙二醇(化学式为(CH2OH)2)的制备是将气相草酸二甲酯(化学式为(COOCH3)2)与H2混合在温度为190-210℃、压力为2.5MPA、催化剂为铜硅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COOCH3)2+4H2→(CH2OH)2+2CH3OH。现生产中合成气制乙二醇的加氢单元是一个完全闭路工艺系统,如图1所示,该单元工艺是草酸二甲酯加氢气,在3MPa催化剂的作用下,在加氢反应器里反应生产出含有40%的乙二醇混合液,过量的氢气通过压缩机循化使用,40%的乙二醇混合液,通过减压阀进入到常压槽加氢产品中间槽2,再通过产品泵将40%的乙二醇混合液送入到精制单元3。此单元生产中,30㎏40%的乙二醇混合液通过减压后送入到加氢常压产品中间槽2,不安全;常压产品中间槽2放空至大气中,不环保;常压产品中间槽2通过产品泵输送至精制单元,增加了设备和电力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改进现有技术中合成气制乙二醇工业化生产过程的加氢单元产品槽设计的不合理性和不安全性,提供了一种安全节能环保的合成气制乙二醇加氢单元产品输送装置。本发明设计增加加氢产品槽惰性气体保护、保压和压力控制系统,利用加氢产品槽压力的压差使加氢单元产品槽产品输送至精制单元精馏塔,取消原设计产品泵的输送;在加氢产品槽上设计出超压保护和低压保护,确保安全、节能和环保。
本发明的合成气制乙二醇加氢单元产品输送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接的加氢单元、加氢产品中间槽和精制单元,在所述加氢产品中间槽上设有用于维持加氢产品中间槽内压力在0.5MPa的压力检测控制系统,防止加氢单元3.0 MPa压力串入至低压不安全。
所述压力检测控制系统包括0.5MPa压力的惰性气体输入管路和压降调节管路,所述压降调节管路连接到尾气回收单元。
所述惰性气体输入管路上设有气压调节阀,所述压降调节管路上设有压降调节阀。
所述压力检测控制系统还包括连接到尾气回收单元的安全阀管路,所述安全阀管路上设有安全阀。
所述压力检测控制系统还包括连接到尾气回收单元的安全副线管路,所述安全副线管路上设有安全副线阀。
所述惰性气体可以为氮气或者为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22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