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9405.1 | 申请日: | 2014-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4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6 | 分类号: | B23K9/16;B23K9/235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陈英俊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方法,更加具体地,特别涉及一种管道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取暖是冬季不可或缺的部分,现在城市中普遍采用锅炉取暖,焊接是锅炉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锅炉管受热面使用寿命的长短。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取氩弧焊打底、电焊罩面的连续焊焊接方法,即以横向摆动的手法将每一根焊条不断弧的焊接方式,图1为现有技术连续焊焊接方法的示意图,焊接顺序为从仰焊位置Y1经由某一立焊位置L2后到达平焊位置P1,然后,再重新从仰焊位置Y1经由另一立焊位置L1后到达平焊位置P1,这种焊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第一,连续焊接时焊件需要电弧预热;在每个引弧点时,焊件属于正常温度,需要重新利用电弧预热焊件,焊件预热时空气容易侵入焊缝,出现夹渣和气孔等缺陷;
第二,在图1所示的仰焊位置Y1到立焊位置L1或L2之间的圆弧段中心处的仰爬坡位置、以及立焊位置P1到平焊位置P1之间的圆弧段中心处的立爬坡位置的附近,随着焊缝温度的升高容易出现内凹或者下垂甚至形成焊瘤。
第三,在图1所示的平焊位置P1附近,焊缝温度不断升高,焊缝温度不易控制,容易出现焊缝宽窄不一致。
第四,在立焊位置L1、L2收弧和接头时,焊条角度转换快,焊缝温度过于集中,容易出现熔池和药皮脱离,药皮起不到保护作用导致空气中氧气侵入出现层间点夹渣、线夹渣、气孔、针状、柱状、密集气孔等超标缺陷。
第五,在上述连续焊接过程中,由于连续焊的熔宽在1.5mm左右,余高在0.7-1.5mm左右,所以需要焊条多,因此增加了焊接接头,容易出现焊接外观缺陷。
由于连续焊接方法存在上述缺点,所以锅炉本体管道焊接在经过X射线检测焊缝的内部缺陷,例如焊溜、气孔、夹渣等,低合金焊口检测合格率是百分之五十,碳钢焊口是百分之二十五,碳钢焊口占锅炉总焊口四分之三还要多,所以采用上述焊法,锅炉本体管道焊接的合格率很低,导致材料浪费、工作效率低、焊接速度慢,以及人工费用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管道焊接的合格率的管道焊接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管道焊接方法,其包括:焊前准备步骤,将所有管材按照间隙要求两两组对,并按照坡口角度要求加工管材的坡口;焊条和电流的选择的步骤,根据管材的直径、管壁的厚度和对焊接的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焊条和电流;利用氩弧焊进行打底焊接的步骤;采用电焊罩面大电流断弧焊接方法进行填充和盖面的焊接的步骤,其包括上半部焊接工序和下半部焊接工序,经过管材轴心的水平线的两个端点位置分别为第一立焊位置和第二立焊位置,经过管材轴心的垂直线的上端点为平焊位置、下端点为仰焊位置,所述平焊位置位于上半部,所述仰焊位置位于下半部,在所述下半部焊接工序中,所有管材首先统一进行从所述仰焊位置到所述第一立焊位置和第二立焊位置中的某一个立焊位置的1/4圆弧区段的焊接,再进行从所述仰焊位置到所述第一立焊位置和第二立焊位置中的另一个立焊位置的1/4圆弧区段的焊接;在所述上半部焊接工序中,首先进行从所述第一立焊位置和第二立焊位置中的某一个立焊位置到所述平焊位置的1/4圆弧区段的焊接,再进行从所述第一立焊位置和第二立焊位置中的另一个立焊位置到所述平焊位置的1/4圆弧区段的焊接。
此外,优选地,在上述焊接方法中,在所述任一个1/4圆弧区段的焊接过程中,在所述1/4圆弧区段的打底焊道上的规定起弧点进行起弧,溶合氩弧焊打底剩余坡口的1/3形成熔池,之后,在形成熔池的2/3处收弧,形成收弧斜坡,在所述收弧斜坡上的收弧处前5-10mm处引弧至熔合氩弧焊打底剩余坡口的2/3处形成第二熔池后,在第二熔池的1/3处收弧,形成收弧斜坡,在收弧斜坡上的收弧处前5-10mm处引弧至熔合坡口超过母材的0.5-1mm形成第三熔池后,在所述圆弧区段的打底焊道上的另一点收弧。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94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臭高效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监管系统及监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