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监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83540.5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7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詹智傑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睿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监控装置,特别是一种关于透光罩的结构改良的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监视摄像技术是可拍摄被监视环境的动态情况并予以纪录,将可以有效地替代传统人力保全方式。而监视摄像亦可以结合光学辨识技术及警报系统,使得被监视环境发生异常状况时发出警示信号,已成为目前最主要的被动式保全机制。
监视摄像技术最主要的设备即为监视摄像机,监视摄像机可以依据设置环境而区分有室内型及户外型两种。其中,户外型监视摄像机因架设在户外而有防水、防尘及耐冲击的需求。因此,户外型监视摄像机在出厂前除了需进行防水、防尘的测试外,更需进行标准规范IK10冲击测试。然,现有的监视摄像机仍有耐冲击效果不足的问题,故如何提升监视摄像机承受撞击的能力将是研发人员应解决的问题之一。
此外,户外型监视摄像机因架设在户外,故于夜晚执行监视工作时,常因环境亮度不足而造成影像品质不符使用者要求,现有的解决做法是在监视摄像机上加装照明光源,但常因光源设置在监视摄像机的壳体内,而使得部分光线因被壳体遮挡而造成照明效率较差。故如何提升监视摄像机的照明效率亦是研发人员应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控装置,藉以提升监控装置承受撞击的能力,以及提升监控装置的照明效率。
本发明所揭露的监控装置,包含一壳体、一感测组件及一透明盖体。透明盖体可分离地组设于壳体,以构成一容置空间。感测组件设于容置空间内。透明盖体包含一第一透光罩、一环形遮光罩及一第二透光罩。第一透光罩可分离地设于壳体。第一透光罩具有一穿孔。环形遮光罩具有一第一限位面及一第二限位面。环形遮光罩位于穿孔,且第一限位面抵靠于第一透光罩。第二限位面背向容置空间。第二透光罩设于环形遮光罩且抵靠于第二限位面。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用以令第二透光罩不会朝容置空间的方向位移。
根据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监控装置,通过第一限位面抵靠于第一透光罩背向容置空间的表面,以及第二透光罩面向容置空间的表面抵靠于第二限位面,使得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能够拘束第二透光罩不朝向第二限位面的方向位移,以增加第一透光罩、环形遮光罩及第二透光罩间衔接处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监控装置承受撞击能力。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监控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图2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分解示意图;
图5A为图1的第一透光罩的立体剖视图;
图5B为图1的第一透光罩的横切面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监控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透明盖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透明盖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述的透明盖体与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述的监控装置的部分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监控装置
100 壳体
110 环形凹槽
111 环形侧面
120 容置空间
130 第一锁固孔
200 感测组件
210 镜头模块
300 透明盖体
310 第一透光罩
311 第一结合段
311a 第二锁固孔
312 第二结合段
312a 穿孔
313 弯曲段
314 平板段
320 环形遮光罩
321 围壁
321a 外壁面
321b 内壁面
322 第一限位部
322a 第一限位面
323 第二限位部
323a 第二限位面
330 第二透光罩
400 密封环
500 光源组件
600 锁固环
700 锁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睿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晶睿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35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协作拍摄系统及其拍摄方法
- 下一篇: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