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香茅草产香内生细菌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78532.1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5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朱咏华;刘选明;廖红东;张鑫;徐婷;李燕;卢骁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7/24;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本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039 | 代理人: | 刘江良 |
地址: | 410082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香茅 草产香内生 细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香茅草中分离获得一株产香内生细菌Pantoea sp.CcSh-1。
背景技术
香茅草[Cymbopogon citratus(DC.)Stapf]为香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热带香料作物。研究表明,香茅草挥发性化合物中最主要的成分为柠檬醛。柠檬醛味类似果香,被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96规定为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配制柠檬、柑橘和什锦水果型香精。柠檬醛还是紫罗兰酮的主要生产原料,后者作为高级香精的主要原料极具商业价值,广泛应用于高档化妆品、日化产品的制备。但目前农业种植香茅草仍然不能满足香料行业的需求。除柠檬醛外,香茅草挥发性化合物还包括香茅醇、二戊烯、金合欢醇、牛儿醇、柠檬烯、芳樟醇、庚烯、月桂烯、n-葵醛、橙花醇等一系列成分,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开发产香微生物,以期找到新的天然香料资源。由于微生物在增殖过程中可产生庞大的高活性酶系,在酶促作用、化学作用及微生物体内复杂代谢的协同作用下, 可使底物发生分解、降解、氧化、还原、聚合、偶联、转化等作用,形成复杂的低分子化合物, 其中包括各种香味化合物,如萜烯类、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酚类、呋喃类、吡嗪类和吡啶类等,这些香气物质无疑是天然香料生产的新来源。但迄今能够合成柠檬醛等萜类挥发性香味物的微生物鲜有报道。
植物内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微生物,被感染的宿主植物(至少是暂时)不表现出外在症状。植物内生菌具有普遍性和功能多样性,存在所有已研究过的植物中,也几乎存在于植物的所有组织中,因此是一可供开发的资源宝库。现有研究推测,由于基因的重组或长期信息交流致使内生菌产生了与宿主相同的信息传导通路,从而使内生菌能合成与宿主相类似的次生产物,所以从香茅草中寻找能产生类似挥发物的内生菌具有极大的目的性和选择性。但目前从香茅草中分离筛选产香内生菌的报道很少。本发明所述的产香内生细菌,能够合成以柠檬醛为主的萜类挥发性香味物,说明其在香料原材料的生产上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株能生产香茅草香料原料的内生细菌,该菌株来源于成熟香茅草的鞘部,易于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2-3天则能产清新、愉悦香味,经鉴定含柠檬醛成分,在27℃ ,170r/min,NB液体培养基的条件下培养2天,根据气相色谱所得柠檬醛的峰面积值,计算出柠檬醛在发酵液中的含量约为2000μg/L。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产香内生细菌,所述产香内生细菌为Pantoeasp.CcSh-1,保藏号为CGMCC No.8715。
本发明所述菌株结合菌落菌体形态特征和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Pantoea sp菌,命名为CcSh-1,该菌株已于2014年1月10日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所保藏(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号为CGMCC No. 8715,分类命名为泛菌Pantoea sp.,经检测存活。
CcSh-1菌株的分离、纯化和筛选过程为:将香茅草(源自福建农林大学)洗去泥土后,分为根、叶鞘、叶等部分,表面消毒,干燥后置于内生菌分离培养基(WA)上,27℃培养,待内生细菌长出再结合划线分离法在固体NA平板上进行分离,直至获得纯培养。将分离得到的纯培养菌株放入培养箱中27℃恒温静置培养,闻香评定并筛选。从香茅草鞘分离得到了产香效果最好的菌株,即CcSh-1菌。
所述WA培养基组成为:琼脂18g, 蒸馏水1L,调节PH值范围7.0±0.2。NA培养基组成为:蛋白胨10g,牛肉膏粉3g,NaCl 5g,琼脂15g,蒸馏水 1L,调节PH值范围7.0±0.2。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85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唾液乳杆菌及其制药用途
- 下一篇: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