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径向零附加力转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73266.3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9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周清华;胡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3F7/20 | 分类号: | G03F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杨学明;顾炜 |
地址: | 61020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径向 加力 转台 | ||
1.一种径向零附加力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轴承端盖(11),盖板(12),摩擦轮(13),轴承(14),台阶轴(15),小轴承(16),垫片(17),轴销(18),电机(30),电机座(31),联轴器(32),固定轴承(33),滚轮座(34),滚轮(35),支撑轴承(36),挡圈(37),垫块(38),工作台(50),编码盘(51)和转盘(52);其中:
由基座(10),轴承端盖(11),盖板(12),摩擦轮(13),轴承(14),台阶轴(15),小轴承(16),垫片(17),轴销(18),电机(30),电机座(31),联轴器(32),固定轴承(33),滚轮座(34),滚轮(35),支撑轴承(36),挡圈(37)和垫块(38),组成该转台的驱动机构,提供旋转方向的驱动力;基座(10)为整个转台的支撑骨架,布置在最外侧;电机机壳部分与电机座(31)固定在一起,电机座(31)与滚轮座(34)固定在一起;滚轮座(34)内一端安装有固定轴承(33),另一端安装有支撑轴承(36),滚轮(35)穿过固定轴承(33)和支撑轴承(36),实现滚轮(35)的轴向固定和径向固定;联轴器(32)一端连接电机(30)转轴,另一端连接滚轮(35),实现运动传递;轴承(14)内圈通过台阶轴(15)和盖板(12)与基座(10)的右端面固定在一起,为固定部分;轴承(14)外圈与摩擦轮(13)固定在一起,为运动部分;摩擦轮(13)和滚轮(35)之间通过具有预紧功能的滚轮座(34)紧压在一起,通过摩擦力,实现运动传递,即电机(30)的旋转运动传递到滚轮(35),然后传递到摩擦轮(13);摩擦轮(13)的端面和轴承端盖(11)外端面连接在一起,轴承端盖(11)的内环上通过轴销(18)压有一小轴承(16),轴销(18)和轴承端盖(11)通过螺纹连接,进而电机(30)转轴的旋转运动通过滚轮(35),摩擦轮(13),轴承端盖(11)和轴销(18)传递到小轴承(16)上;
工作台(50),编码盘(51)和转盘(52)组成该转台的导向测量部分,其中工作台(50)固定在编码盘(51)内环上,为该转台的输出平台,编码盘(51)集成有旋转导向结构和角度测量传感器,编码盘(51)内环连接工作台(50),编码盘(51)外环固定在基座(10)上;工作台(50)的右端面固定有一转盘(52),转盘(52)外侧上配置有一“U型槽”;
驱动机构提供的驱动力通过轴承(14)和转盘(52)上布置的“U型槽”实现耦合,完成驱动力传递,且在转轴径向上无附加力,保证转轴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径向零附加力转台,其特征在于:“U型槽”夹持小轴承(16),通过配做,保证有2μm到5μm的预压,保证小轴承(16)在U型槽内能顺利滑动,又无明显间隙,既实现运动传递又不增加径向附加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径向零附加力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座(34)一侧配置有板簧结构,另一侧配置有铰链结构,滚轮座板簧端和铰链端均通过垫片与基座(10)固定,其中通过修磨垫片(17),可以调节滚轮(35)和摩擦轮(13)之间的预紧力,同时滚轮座(34)的“铰链+板簧”结构还能适应滚轮(35)和摩擦轮(13)的圆度误差和轴心误差,保证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预紧力,实现系统可靠的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326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