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式测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9700.0 | 申请日: | 2014-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7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翰山;雷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P3/68 | 分类号: | G01P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00 | 代理人: | 葛强,邬玥 |
地址: | 710021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测速 系统 | ||
1.一种轨道式测速系统,其包括两个复合光电探测靶靶体(23)和终端处理与显示仪(26),两个复合光电探测靶靶体(23)平行布置于弹丸飞行方向上预定的测速区中并用于形成探测天幕M1和M2,这两个复合光电探测靶靶体(23)通过两条平行的金属导轨(41)连接在一起,两个复合光电探测靶靶体(23)均与终端处理与显示仪(26)相连接,终端处理与显示仪(26)配置地用于测量和计算飞行弹丸依次穿过探测天幕M1和M2构成的平行光幕区间的时间值,同时结合两个探测天幕M1和M2之间的距离,计算出飞行弹丸的瞬时速度,并通过终端处理与显示仪(26)显示测速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测速系统,其特征在于:复合光电探测靶靶体(23)包括壳体(40)和底座(20),壳体(40)设置在底座(20)上并位于底座(20)的中部,在壳体(40)的上表面设有红外光学镜头(1)、光学镜头(2)和红外发光线激光装置(3),其中红外发光线激光装置(3)位于红外光学镜头(1)和光学镜头(2)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式测速系统,其特征在于:光学镜头(2)上设有可控光圈调整机构(13),可控光圈调整机构(13)中设有光圈调整装置(39),光圈调整装置(39)与光学镜头(2)共同转动,光圈调整装置(39)外侧安装有外齿轮(14),当外齿轮(14)转动时带动光圈调整装置(39)也随之一起转动,进而改变光学镜头(2)的光圈;在壳体(40)内部设有步进电机(16),该步进电机(16)与壳体(40)上表面内侧固定连接,步进电机(16)中转动轴的末端嵌套有圆形齿轮(15),圆形齿轮(15)与外齿轮(14)相互咬合,从而当调节步进电机(16)转速时,圆形齿轮(15)的转动带动外齿轮(14)的转动,从而改变光学镜头(2)的光圈大小,实现远程控制入射到可见光阵列探测器(7)的感光面光能大小,减少背景强光照度的影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式测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底座(20)上设有底座导轨插口(19)和锁紧旋钮(18),其中,金属导轨(41)通过插入每个复合光电探测靶靶体(23)中底座(20)上的底座导轨插口(19)而与两个复合光电探测靶靶体(23)之间滑动连接,锁紧旋钮(18)用于锁紧金属导轨(41)和底座导轨插口(19),此外,每条金属导轨(41)的中间设有伸缩部(25),在伸缩部(25)上设有锁紧旋钮(24),这样可以使金属导轨(41)自由伸缩以调节两个复合光电探测靶靶体(23)之间的距离,从而满足不同环境下的测试需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式测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壳体(40)内部且位于红外光学镜头(1)的下方设有红外探测屏蔽盒(37),该红外探测屏蔽盒(37)通过链接件(5)与壳体(40)上部内表面固定连接,并通过壳体(40)上表面上的通孔与红外光学镜头(1)相连通,在红外探测屏蔽盒(37)内部且位于红外光学镜头(1)正下方设有红外探测接收器(4),红外探测接收器(4)与红外探测接收处理电路(6)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式测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壳体(40)内部且位于光学镜头(2)的下方设有可见光探测屏蔽盒(38),该可见光探测屏蔽盒(38)通过链接件(5)与壳体(40)上部内表面固定连接,并通过壳体(40)上表面上的通孔与光学镜头(2)相连通,在可见光探测屏蔽盒(38)内部且位于光学镜头(2)正下方的焦平面上设有狭缝光阑(8),狭缝光阑(8)的下方设有可见光阵列探测接收器(7),这样可通过狭缝光阑(8)映射到天空中形成一个扇形的可见光探测光幕,可见光阵列探测接收器(7)与可见光探测接收处理电路(9)相连接,在可见光探测屏蔽盒(38)内部还设有可见光光能采集与处理电路(10),其与可见光探测接收处理电路(9)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业大学,未经西安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970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高效的板翅式换热器翅片
- 下一篇:竖直烟道复合相变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