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9546.7 | 申请日: | 2014-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5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文;周健;丁卫祥;薛仰荣;邵京伟;刘新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孙纪泉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的外屏蔽壳体,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多个插接端口的连接器的外屏蔽壳体。
背景技术
图1显示一种现有的连接器壳体的分解示意图,图2显示一种现有的连接器壳体的组装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连接器壳体一般包括上壳体部10、下壳体部20和多个分隔部件30。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壳体部10、下壳体部20和分隔部件30是相互分离的独立部件,并且每个分隔部件30也是独立的分离部件。
整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具有1×N(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个端口的壳体而言,其独立的分离部件的数量为N+1个,分离部件的数量过多。
这种由相互分离的上壳体部10、下壳体部20和多个独立的分隔部件30构成的一层多端口结构的连接器壳体(也称为连接器铁笼或连接器的屏蔽外壳)存在如下问题:
1)在性能上,由于该连接器壳体由相互分离的上壳体部10、下壳体部20和多个独立的分隔部件30组装而成,因此,连接器壳体的整体结构强度较差,容易出现整体开裂。同时,由于连接器壳体的每个端口均呈平行四边形,构成四边形的四个面为分离的四部分结构,因此,存在平行四边形效应,连接器壳体的端口容易朝向连接器壳体的两侧左右晃动;同时,组装件配合尺寸不易控制,这些因素导致连接器壳体的端口尺寸难以得到保证,这会导致连接器壳体的端口尺寸超差。另外,连接器壳体的端口可能存在锋利的突出,划伤屏蔽胶圈。
2)在制作上,将相互分离的上壳体部10、下壳体部20和多个独立的分隔部件30组装在一起的组装步骤复杂,制作效率较低,不易于实现高效的自动化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本发明一个目的旨在于减少构成连接器壳体的分离部件的数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强度大、端口不易变形的连接器壳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步骤少、制作效率高的连接器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
上壳体部;
下壳体部,位于所述上壳体部的下方;和
至少三个分隔部件,位于所述上壳体部和所述下壳体部限定的内部空间中,用于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成至少四个插接端口,其中
所述至少三个分隔部件中的至少一对分隔部件通过连接板部相互连接成一个大致呈“凵”形的框型部件;并且
所述连接板部叠放在所述下壳体部的对应的底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三个分隔部件中的一个分隔部件与所述下壳体部形成为一个整体部件,所述至少一个大致呈“凵”形的框型部件分别为独立的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壳体部和所述下壳体部是由一个整体部件经过弯折形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每个分隔部件都具有用于插接到用于安装该连接器壳体的电路板上的插接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壳体部包括:用于形成连接器壳体的顶壁的第一上壳体部部分;用于形成连接器壳体的一对侧壁的一对第二上壳体部部分;和用于形成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壁的一个第三上壳体部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下壳体部用于形成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底壁;所述下壳体部包括分别与所述上壳体部的一对侧壁连接的第一下壳体部部分和第二下壳体部部分;并且所述第一下壳体部部分和所述第二下壳体部部分中的一个与一个分隔部件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用于形成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一对侧壁的所述一对第二上壳体部部分都形成有用于插接到所述电路板上的插接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整个所述连接器壳体由单片料板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单片料板通过冲压加工一次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三个分隔部件,所述三个分隔部件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成四个插接端口;并且所述三个分隔部件中的两个分隔部件形成一个所述框型部件,剩余的一个分隔部件与所述下壳体部形成为一个整体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四个分隔部件,所述四个分隔部件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成五个插接端口;所述四个分隔部件形成两个所述框型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95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频插孔和具有该音频插孔的移动通信装置
- 下一篇: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