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星轮球道金相切割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8342.1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2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冬;火晨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Q15/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芦宁宁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星轮球道 金相 切割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星轮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星轮球道金相切割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等速万向节是主动轴与从动轴的转速(角速度)相等的万向节,即把两个轴线不重合的轴连接起来,并使两轴以相同的角速度传递运动的机构。等速万向节是轿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在前轮驱动的汽车上,其前桥都装有等速万向节传动轴。等速万向节的作用有将发动机的动力从变速器传递到汽车的驱动轮,满足轿车传动轴外端转角的要求;将发动机的动力平稳、可靠地传递给车轮;补偿轿车内端悬架的跳动,满足驱动轿车高速行驶的需求。
用于轿车的等速万向节类型很多,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球笼式等速万向节和三角架式等速万向节,它主要有滑套、三向轴、传动轴、内星轮、保持架、钟形壳等主要零件组成。由于等速万向节传递繁重的驱动力矩,随受负荷重,传动精度高,需求量很大,又是安全件,因此其主要零件均采用精锻件加工而成。
内星轮作为等速万向节的关键零件。斜球道内星轮球道热处理检验标准中,需通过金相分析的方法测定球道压力角方向的淬火硬化层深度,而获得精准的试样磨面是金相分析的前提。因此,如何实现准确而快速地辅助试样切割,成为生产者所要研究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星轮球道金相切割定位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将内星轮精准定位以便取得金相分析样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内星轮球道金相切割定位装置,其包括:用于与切割机相连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一段圆弧槽;旋转台,旋转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旋转台为扇形且其上表面具有一楔形台阶,所述旋转台上还设有顶端带有定位件的滑动柱,所述滑动柱插设在所述圆弧槽内,沿圆弧槽滑动来调节内星轮的切割面;定位芯座,固定在所述楔形台阶上,用于插入内星轮的中心孔内固定内星轮,且所述定位芯座的顶部连接有将内星轮固定的横向压块;定位柱,设在所述楔形台阶的一侧,用于插设在内星轮的球道内将内星轮定位,所述定位柱的中心线与所述定位芯座的中心线成一夹角;所述旋转台的旋转中心线与定位后的所述内星轮的中心线重合。
优选的,还包括置于所述定位柱一侧的定位滑块,用于插设在与所述定位柱所插设球道相邻的球道内将内星轮定位,所述定位滑块上设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内设有固定在所述旋转台上的螺栓。
优选的,所述旋转台的一侧边上还固定设有作为内星轮切割基准用的基准柱。
优选的,所述圆弧槽的长度需满足:所述旋转台定位在所述圆弧槽的两端时,所述旋转台的两侧面分别为竖直面,用于作为内星轮的两个切割基准面。
优选的,所述旋转台上设有腰形孔,所述定位柱安装在所述腰形孔内。
优选的,所述夹角大小为10°-30°。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内星轮球道金相切割定位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定位芯座和定位柱将待加工的内星轮固定,内星轮先套在定位芯座上,并且通过横向压块固定住,由于定位芯座和定位柱的中心性成一夹角,因此套设在定位芯座上固定好的内星轮的球道成竖直状态,通过调节定位柱使其紧贴内星轮的竖直球道内,这样就将待加工的内星轮定位,而另一个竖直球道就是待切割的球道,本发明定位精准,易于调节;另外,本发明的安装座上设有圆弧槽,通过旋转台旋转到圆弧槽的两端来完成对内星轮的两次切割,提高了切割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内星轮球道金相切割定位装置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内星轮球道金相切割定位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显示为所述旋转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旋转台的侧视图。
图5显示为旋转台定位在圆弧槽两端时即要进行切割时的状态图。
图6显示为内星轮球道切割后的两个切割面。
图7显示为切割后的内星轮正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安装座
11 圆弧槽
12 螺栓
14 旋转销
13 垫片
2 旋转台
21 楔形台阶
22 圆孔
23 腰形孔
24 螺纹孔
3 定位芯座
4 定位柱
41 螺栓
5 定位滑块
51 螺栓
6 滑动柱
61 定位件
62 腰形螺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83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