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山茭白田套养泥鳅的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67119.5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2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胡宏处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宏处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224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山 茭白 田套养 泥鳅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立体生态农业养殖模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山茭白田套养泥鳅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泥鳅生态养殖大都采用小水泥池、网箱种植水草的养殖等方式。泥鳅,拉丁学名:Oriental weatherfish,泥鳅属。在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泥鳅的人工养殖随着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全国也都大体呈现这种趋势。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泥鳅为高蛋白质、低脂肪类型的名优水产品种。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泥鳅的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左右,高于一般淡水鱼类。据测定,每100克泥鳅肉中含蛋白质22.6克,脂肪2.9克,糖类2.5克,灰分1.6克,钙5.1毫克,磷154毫克,铁2.9毫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茭白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株高1.6-2米,有叶5-8片,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而成。叶片与叶鞘相接处有三角形的叶枕,称“茭白眼”。茭白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核黄素、维生素E、钾、钠等。
泥鳅的繁殖率高、病害少、适应力强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特别是日本、韩国和我国港澳台等地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天然资源日益破坏,天然产量不断下降,发展泥鳅集约化养殖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在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养殖户的不懈努力下,探索出了一些养殖方法如小水泥池、网箱养殖,这些养殖方法虽然提高了泥鳅的产出量,但因投入较高、管理技术难度大,也不生态。因此,提供一种经济收益高、综合利用有效资源、多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泥鳅养殖模式,已成为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养殖户新的关注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高山茭白田套养泥鳅的养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步骤组成:
1、品种选择。泥鳅选择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的大鳞副泥鳅作为养殖对象;茭白选择生长快的杭州茭白作为种植对象。
2、田块选择与田间工程。选择高山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容易、管理方便的田块。面积以1-2亩为好。鱼沟是泥鳅活动的主要场所,可开挖成“田”字或“井”字形,沟宽40cm,深50cm;鱼溜设在田块的四角或对角,鱼溜宽1-2m,深50-60cm,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鱼溜的面积占田块总面积的3%-6%。在开挖鱼沟、鱼溜的同时,可利用土方加高田埂,使田埂高出田板60cm,以保证茭白田 蓄水时水深达到25-40cm。进排水口呈对角设置,进水口处设置过滤网,防止野杂鱼、蝌蚪等敌害生物进入田中,排水口安装密网眼铁丝网栅拦,栅拦端高出田埂30cm。
3、茭白移植。在春季4月份茭白旧茬分蘖期进行移植,行、株距为0.5m×0.5m,且要浅栽,水位保持在10-15cm。
4、消毒施肥。鳅苗放养前10天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5-20kg或漂白粉1-2.5kg,兑水搅拌后均匀泼洒,杀灭田中的致病菌和敌害生物。在茭白田灌水前,每亩施经发酵过的有机粪肥750Kg左右。
5、鳅苗放养。茭白田套养泥鳅的最好是来源于泥鳅原种场,选择体形好、个体大、无病无伤的年龄在2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于茭白移植成活后放养,一般亩放3-5克/尾规格的鳅苗2-2.5万尾,放养前用3%的食盐液浸泡10分钟,消毒后入田。
6、饲养管理。茭白田套养泥鳅,饲养管理主要集中在施肥、投饲、水质调节和防逃防害等方面。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常以有机碎屑、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为饵料。在养殖过程中应在鱼沟、鱼溜中定期追施经发酵的畜、禽粪等,田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泥鳅食性很广,喜食畜禽内脏、猪血、鱼粉和米糠、麸皮、豆腐渣以及人工配合饲料等。当水温在20-23℃时,动、植物性饲料应各占50%,水温24-28℃时动物性饲料应占70%。日投喂两次,上 午7-10时和下午4-6时各一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茭白移植和苗种放养初期,水位保持10-15cm。随着茭白长高,鱼种长大,要逐步加高水位至20cm左右,使泥鳅始终能在茭白丛中畅游索饵。茭白田排水时,不宜过急过快;夏季高温季节要适当提高水位或换水降温。鱼沟、鱼溜中要定期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要坚持每天巡田。防治茭白病虫害时应尽量采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控制安全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宏处,未经胡宏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71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