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显示面板的模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5408.1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37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谢裕忠;廖惠玲;张凯惇;许荣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模块 结构 | ||
本发明是一触控显示面板的模块结构,其包含一背光模块、一液晶面板、一触控层、一第一电路板、一第二电路板、一保护层。液晶面板位于背光模块上,触控层位于液晶面板上,第一电路板位于液晶面板上,且位于液晶面板的一第一侧及触控层的一第一侧。第二电路板位于液晶面板上,且位于液晶面板的一第二侧及触控层的一第二侧,及保护层位于触控层、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模块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内嵌式(On cell、Incell)触控功能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现行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的结合分为内嵌式(On cell、In cell)及直接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做一贴合的外挂式,然而,外挂式的方式造成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结合后产生厚度过厚且笨重的缺点,所以,一般是以内嵌式作为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结合的方式。
再者,一般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仅是将显示区的触控图形制作于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CF)的基板上,而其实体按键并未与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面板整合于同一基板上,所以无法满足创新产品所需的功能规格。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模块结构,以符合创新产品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模块结构,其将内嵌式触控面板与实体按键的触控功能整合于同一基板上,以符合创新产品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背光模块;
一液晶面板,位于该背光模块上;
一触控层,位于该液晶面板上;
一第一电路板位于该液晶面板上,且位于该液晶面板的一第一侧及该触控层的一第一侧;
一第二电路板,位于该液晶面板上,且位于该液晶面板的一第二侧及该触控层的一第二侧;及
一保护层,位于该触控层、该第一电路板及该第二电路板上。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第一电路板交换设置于该第二侧,该第二电路板交换设置于该第一侧。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其还包含:
一下偏光膜,位于该背光模块及该液晶面板之间;
一触控晶片,位于该第一电路板的表面;
一上偏光膜,位于该保护层与该液晶面板之间;及
一粘着层,位于该上偏光膜及该保护层之间。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液晶面板包含:
一下基板,位于该下偏光膜上;
一液晶层,位于该下基板上;
一第三电路板,位于该下基板的表面;
一显示晶片,位于该下基板的表面,并位于该第三电路板及该液晶层之间,且电性连接该第三电路板;及
一上基板,位于该液晶层上;
其中,该第一电路板及该第二电路板位于该上基板的表面。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保护层为玻璃材质、塑胶材质或加饰膜,且玻璃材质及塑胶材质的该保护层的厚度为0.5~0.7mm,加饰膜的该保护层的厚度为0.2mm。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保护层的表面对应该第二电路板的设置位置而设置至少一用户接口图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54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