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专利收益的计算方法和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64688.4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6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陶冶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冶 |
主分类号: | G06Q40/00 | 分类号: | G06Q4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王婧荷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专利 收益 计算方法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专利收益的计算方法和模型。
背景技术
专利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其价格评估往往是困扰业界的难题。目前专利资产评估作为无形资产评估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分别是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这三种方法皆被写进了财政部编制的《无形资产评估准则》。成本法主要考量新产品开发时的研发投入,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会低估专利资产的价格。市场法需要依据过往专利交易的历史数据,往往很难获得。因此在实际评估过程中,最常用的是收益法。
收益法的原理是计算专利可以为权利人带来的收益,然后预测专利在未来有效期内的收益,经过折现后把所有收益加和,就是专利资产的价格。运用收益法对专利资产进行评估,首先要解决的是专利的收益如何计算,目前现有技术计算专利收益的方法是通过对权利人销售产品或服务的收入中剥离固定资产的贡献后剩余的部分即认定为专利的收益。这种方法由于因权利人的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会造成收益的不同,所以会对专利的收益造成低估。另外,不同的资产评估机构或评估师对同一专利确定收益时角度不同,看法不同,估计和依据的经验不同,都会导致对专利收益的划分标准不一样,所以分析评价的结果就会差别较大,缺乏客观标准,评估过程缺乏数据的支持,没有数学运算,缺乏逻辑性和严密性。因此现有技术中关于专利收益的算法存在很大的不足。
那么专利的收益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计算,计算的依据和模型是什么,都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专利的收益,这些问题都一直存在并困扰着无形资产中涉及专利资产的评估。
本发明提出一种专利收益的计算方法和模型,有效的解决了专利收益因不同权利人实施而不同的问题。本发明界定了专利收益的定义,明确了专利收益的内涵,提出了专利收益的算法,确定了分析评价标准和计算依据,保障了专利收益计算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进一步准确分析和计算专利的转让价格提供了算法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对专利收益的计算方法不科学,从而导致不同权利人实施专利的收益不同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专利收益的算法是没有数学计算公式的,主要是从权利人销售专利产品或服务的收益中扣除固定资产及其它要素的贡献,剩下的就是专利的贡献,并由此确定专利的收益。
专利收益的计算结果应该是客观和唯一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专利收益的算法,包括专利产品总收益,专利效度因子,专利贡献因子三个变量。通过分析与计算得出专利效度因子与专利贡献因子的值,把专利产品总收益,专利效度因子,专利贡献因子连续相乘,即可得到专利收益。算法用公式表示为:
P(P)=P(T)×αPV×αPC
P(P)——专利收益;
P(T)——专利产品总收益;
αPV——专利效度因子;
αPC——专利贡献因子;
其中,专利产品总收益P(T)包含但不限于如下含义:专利涉及产品或服务在专利所在国的总收益,具体可以等同于专利涉及产品或服务在专利所在国上一年度进行销售获得的总利润。
专利效度因子αPV指的是专利相对资本、技术、人力资源、渠道、生产自然条件、政策法律环境等其它要素对专利产品总收益的控制力或贡献度,其取值范围为“0-1”。在分析专利效度因子αPV时,应该对包含专利在内的7个要素全部赋值,值域范围都是“0-1”,7个要素赋值之和应该等于“1”。
专利贡献因子αPC描述的是专利与其它和产品相关的专利的关系,具体指专利价值度与专利价值空间的比值,是专利在专利价值空间里的贡献度,其取值范围为“0-1”。专利价值空间指的是与专利产品相关的所有专利的价值度之和。专利贡献因子αPC的具体算法用公式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冶,未经陶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46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皮带输送的激光称量系统及其称量方法
- 下一篇:快速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