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低温充放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2579.0 | 申请日: | 2014-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5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潘青海;陈娟;高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顺之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2J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25 | 代理人: | 张真真 |
地址: | 476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低温 放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充放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电池低温充放电方法。
背景技术
锂电池在低温情况下,各种活性物质活度降低,电芯电极的反应率低,电池性能非常低,实际充进的电量少,使用时电池的使用时间缩短。同时锂电池在低温充电过程中极易导致锂离子在负极析出,产生锂金属结晶,即“锂晶枝”现象。“锂晶枝”的生成会使电池的隔膜破裂而导致电池内部正负极短路,产生安全问题。同时,锂金属会和电解液反应,使电池活性减低,加快电池寿命的衰减。
现有技术中,使用锂电池时,为避免“锂晶枝”现象的发生,一般采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禁止锂电池低温充电。第二种是当锂电池必须在低温环境中充电时,先对锂电池进行加热,从而避免了“锂晶枝”的现象的发生。第三种就是提出在低温环境下通过小电流式脉冲实现对电池进行充满电。第一种方法显然不能满足锂电池在众多领域的需求,尤其是目前的电动汽车领域,因其使用地域辽阔,尤其是我国的北方,冬季气候比较寒冷,室外温度可至零下30℃。第二种方法虽然在使用上较第一种好一些,但是其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大,故障率高等问题始终影响了锂电池在使用领域,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第三种方法在理论上改善了低温充不进电的问题和低温状态下电子移动速度大于锂离子迁移速度造成过程中锂离子在负极表面析出的问题,但是忽视了由于在低温条件下正负极匹配量失衡造成的安全问题,产生一种“相对过充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锂电池充放电方法,防止发生锂电池低温充电析出锂金属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锂电池低温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电池管理系统实时检测电池的温度;
S2.电池管理系统读取一预设规则,所述预设规则定义了多个连续的温度范围,每个温度范围对应一个充电截止电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将步骤S1检测的电池的温度值与温度范围的边界值进行比对,看落到哪个温度范围内,得到对应的充电截止电压的值;
S3.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控制电路或充电机发出指令控制依据S2步骤得到的充电截止电压对锂电池组充电。
进一步的,步骤S2中读取的预设规则还包括,每个充电截止电压对应一个充电电流;步骤S3中,对应相应的充电截止电压,采用预设规则中对应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不同电流值的恒流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微处理器、单节电压采集模块、电流采集模块和温度采集模块。
一种锂电池低温放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X1.电池管理系统实时检测电池的温度;
X2.电池管理系统读取一预设规则,所述预设规则定义了多个连续的温度范围,每个温度范围对应一个放电截止电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将步骤X1检测的电池的温度值与温度范围的边界值进行比对,看落到哪个温度范围内,得到对应的放电截止电压的值;
X3.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控制电路发出指令控制依据X2步骤得到的放电截止电压对锂电池组放电。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为锂电池组或锂电池单体。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锂电池组和管理系统的配合,实现不需要借助外部加热也能对锂电池组进行低温充放电,且不会发生“锂晶枝”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根据温度调整充电截止电压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根据温度同时调整充电截止电压和充电电流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根据温度调整放电截止电压的放电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的实施例的核心思想是,电池充放电方法,根据电池在不产生“锂结晶”温度范围,来决定适当的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最开始在恒定电流充电下,并于电池电压上升到该充电截止电压时改为定电压充电,实时检测电池的温度,随着充电的过程,电池的温度逐渐上升,电池的温度达到另一个温度范围,则相应的充电截止电压也随之上升,在依据新的充电截止电压进行充电,一次规则进行,直至电池充满电为止。同时,电池充电方法可进一步依据温度范围,来决定一适当的充电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顺之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顺之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2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