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线短路的检测方法、系统及短路报警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7868.1 | 申请日: | 2014-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3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宜海;章剑兵;陈正江;钱友军;俞燚;孙永锋;倪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线 短路 检测 方法 系统 报警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检测领域,尤其涉及电线短路的检测方法、系统及短路报警电路。
背景技术
电线在例如是高达上千安培的大电流的应用场合下,因没有合适的大电流保险对电路进行有效保护,所以在发生短路时若无法及时发现,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实现蓄电池为汽车起动机供电的蓄电池正极线就处于该种应用场合下,而且蓄电池的安装位置通常相对汽车起动机的位置较远,造成连接蓄电池与汽车起动机的蓄电池正极线较长,为了减小启动回路电阻,蓄电池正极线普遍较粗,这就增加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蓄电池正极线与车体之间因振动或固定不牢而发生摩擦的可能性,导致蓄电池正极线的绝缘层易于被磨破而发生短路,如果发生短路,因没有保险保护不能及时切断电源,就会造成短路处起火;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注意力主要在汽车前方,蓄电池正极线又藏在汽车底盘内部,当蓄电池正极线短路起火初期,火势较小,驾驶员很难及时发现,当火势变大时,已经为时已晚,现实生活中当蓄电池正极线短路起火时,往往造成整车烧毁的严重后果。由此可见,在无法设置电流保险的应用场合下,无法保证应用电路的电气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电线在未设置电流保险的应用场合下电气安全性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可以检测电线短路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线短路的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电线在被检测段的一端处的电流值,作为第一电流值;
获取所述电线在所述被检测段的另一端处的电流值,作为第二电流值;
计算所述第二电流值和所述第一电流值中的较小者相对较大者的下降百分比;
在所述下降百分比大于预设的百分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电线在所述被检测段发生短路。
优选的是,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电线在所述被检测段发生短路后,输出报警信号,使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提示。
优选的是,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电线在所述被检测段发生短路后,输出切断供电回路信号,以切断电源经所述电线为负载供电的供电回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线短路的检测系统,包括:
第一电流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线在被检测段的一端处的电流值,作为第一电流值;
第二电流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线在所述被检测段的另一端处的电流值,作为第二电流值;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二电流值和所述第一电流值中的较小者相对较大者的下降百分比,以及,
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下降百分比大于预设的百分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电线在所述被检测段发生短路。
优选的是,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
报警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电线在所述被检测段发生短路后,输出报警信号,使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提示。
优选的是,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
切断保护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电线在所述被检测段发生短路后,输出切断供电回路信号,以切断电源经所述电线为负载供电的供电回路。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根据本发明的检测系统进行报警的短路报警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短路报警电路,包括电源经电线为负载供电的供电回路,所述短路报警电路还包括报警装置及上述设置有报警信号输出模块的检测系统;所述电线在被检测段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电流互感器和第二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和第二直流互感器分别用于输出所述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所述报警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报警信号后进行报警提示。
优选的是,所述电线的两个端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电线接入所述供电回路中的接头,所述接头与所述电线的导电线芯电性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报警装置与一报警控制开关串联连接在报警装置的工作电路上。
优选的是,所述电线为蓄电池正极线,所述电源为蓄电池,所述负载为汽车起动机,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和第二电流互感器分别为第一直流电流互感器和第二直流电流互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78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