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燃烧型油烟浓度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44205.4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4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顾文秀;邹路易;杨光东;刘世伟;卢先领;徐升;吴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G01N2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燃烧 油烟 浓度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烟浓度传感器,特别涉及一种催化燃烧型油烟浓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业蓬勃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油烟污染环境,油烟扰民现象越来越严重,引发的环境问题和投诉越来越多,对餐饮油烟污染纳入常规的环保监管工作已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餐饮油烟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气、液和固三相组成的气溶胶,其中含有食用油及食品在高温下的挥发物,食用油及食品的氧化、裂解、水解而形成的醛类、酮类、链烷类和链烯类、多环芳烃等产物,成分极为复杂。油烟液固相颗粒物的粒径一般小于l0μm,粘着性强,大部分不溶于水,极性小。随着各研究机构对厨房油烟研究的深入,厨房油烟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有的餐饮油烟国标检测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日常监督检查的需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附录A中规定的油烟采样及分析方法为现场不锈钢金属滤筒采样,实验室红外分光光度法分析(简称国标法)。所规定的具体测量方法是:先用特别的采样机在规定的条件下对油烟雾采样,让含油烟雾的气流通过装有不锈钢丝网滤芯的采集头以截留微小的油烟气溶胶颗粒,然后将收集了油烟的滤芯取出放于盛有四氯化碳溶剂的容器中,在超声波作用下让油烟凝结物溶解,将溶有油烟凝结物的溶剂移入比色管中定容,最后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出其油烟含量,再换算成所测的油烟浓度。该方法由于步骤繁多,测量精度受采样过程和设备、四氯化碳纯度、操作人员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四氯化碳的致癌性也使得分析人员心存顾虑。虽然文件规定了餐饮业单位油烟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不大于2.0mg/m3)和油烟净化设备的最低去除效率(要求小型单位净化效率不小于60%,中型单位不小于75%,大型单位不小于85%)。但使用国标法检测,样品需带回实验室分析,监测周期长、费用高、步骤繁琐、现场测试条件要求高,常常是执法人员来到现场,“案发地”已经改颜换貌难以取证了,难以满足餐饮业油烟监督检查和现场执法监测的需要。另外,由于城市餐饮店数量多、覆盖面广、污染源分散,难以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实行监管。因此亟需实时、准确获取油烟浓度且适用于烟道恶劣环境的新型油烟监测装置,能方便地将数据接入环保监管网络,真正实现对油烟污染快速反应、有的放矢地进行高效率的监管,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可大大提高环保监管的反应速度和效率。另外,现有基于烟尘监测的各种技术和手段因无法适应粘附性高的油烟污染,而无法适用于油烟监测,无法解决油烟粘附造成的测量误差和仪器寿命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能准确在线获取油烟浓度、抗污染、寿命长、性能可靠、适用于烟道恶劣环境的油烟浓度传感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催化燃烧型油烟浓度传感器,主要包括:保护壳体、封闭面板、网栅、底盘、电极固定座、电极柱、支撑柱、参比小珠、催化活性小珠、隔热分离板、电极引出脚;
其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的支撑柱位于电极柱之间,对参比小珠和催化活性小珠起支撑作用;
其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的隔热分离板将由保护壳体围成的测量室分为隔离的参比室和催化燃烧室;
其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的参比室的上方为密封面板;
其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的催化燃烧室的上方为网栅;
其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的支撑柱优选为陶瓷材料;
其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的隔热分离板优选为陶瓷材料;
其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的参比小珠,包括珠体、螺旋形铂丝,其中珠体将铂丝包裹在内;
其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的催化活性小珠,包括珠体、螺旋形铂丝,其中珠体将铂丝包裹在内;
其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的保护壳体优选为不锈钢材料;
其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的网栅优选为不锈钢材料;
其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的封闭面板优选为不锈钢材料;
其进一步的方案为:参比小珠和催化活性小珠中的铂丝分别连接在接线柱上,构成惠斯通电桥测量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42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喷射式织机用的投纬信息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表面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