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干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28528.4 | 申请日: | 2014-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2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顾玉民;王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海森环境节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02F11/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系统 | ||
1.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污泥脱水的压滤机、用于污泥存储的储泥斗、用于加热干化污泥的污泥干燥机、用于回收废气的热能的蒸汽冷凝器、用于对废气除臭的除臭塔和用于加热热油的导热油炉,所述压滤机的出口与储泥斗的入口相连,储泥斗的出口与污泥干燥机的入料端相连,所述污泥干燥机包括至少两层由上至下层叠的干燥箱及分别位于干燥箱内的干燥装置,每个干燥箱均具有用于通入污泥的所述入料端、用于输出污泥的出料端、用于排出废气的排气端,每个干燥装置具有往干燥装置通入热油的进油口和输出热油的出油口;各干燥箱以入料端和出料端连接,并以该连接点作为串接点串接连通;每个排气端串联后与蒸汽冷凝器的进气口相连,蒸汽冷凝器的出气口与除臭塔的进气口相连,每个进油口汇流连接至导热油炉的出油端,每个出油口汇流连接至导热油炉的进油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为螺旋推进器,干燥箱外包裹有用于保温的槽缸,所述入料端和出料端贯穿干燥箱和槽缸的对应位置,所述螺旋推进器包括可调转速的旋转驱动装置及由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的至少一个螺旋杆,每个螺旋杆的杆体内设有输油管路,该输油管路具有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每个进油口分别经过各自的一个调节阀门后汇流连接至导热油炉的出油端,进油口和出油口位于杆体的同一端;所述槽缸的前壁、后壁及底壁均为中空结构,形成油腔,槽缸的前壁和后壁分别开有入油口和排油口,入油口一侧经油腔与排油口连通,入油口另一侧经一导管与出油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杆的杆体外侧面设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内中空形成螺旋油道,所述进油口经一第一连接油道与螺旋油道的一端连通,螺旋油道的另一端经一第二连接油道与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油道、螺旋油道和第二连接油道构成所述输油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为多个,并以螺旋杆的旋转中心轴为中心线轴对称分布;第一连接油道为与进油口数量对应的多个,并沿螺旋杆的长度方向向内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杆的杆体内设为中空隔热腔,所述第二连接油道由螺旋杆的杆体的一端向中空隔热腔内悬空伸出,该第二连接油道的伸出端与出油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推进器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经过传动机构与螺旋杆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螺旋杆的杆体包括主动转动杆和从动转动杆,所述螺旋叶片包括设于主动转动杆外侧面的主动螺旋叶片以及设于从动转动杆外侧面的从动螺旋叶片,主动螺旋叶片的旋向与从动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主动螺旋叶片与从动螺旋叶片啮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旋转驱动装置的旋转输出端固定插至主动齿轮的中心,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转动杆和从动转动杆均沿干燥箱的长度方向与干燥箱可转动地连接,主动转动杆固接于主动齿轮的中心,从动转动杆固接于从动齿轮的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转动杆和从动转动杆的两端分别由槽缸的两端伸出,所述槽缸的两端开有供主动转动杆和从动转动杆穿过的开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缸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开孔分别位于左挡板和右挡板中;所述槽缸包裹有用于隔热的铁皮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箱包括槽体和封盖在槽体的槽口上的上盖板,所述入料端由上盖板中向上伸出,并贯穿槽缸;所述出料端由槽体的槽底向下伸出,并贯穿槽缸;所述排气端由上盖板上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海森环境节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海森环境节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852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类石墨改性纳米锡酸锌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铈锆基储氧材料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