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椹表面致腐菌的筛选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24683.9 | 申请日: | 2014-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1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桂仲争;方银;贾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02 | 分类号: | C12N1/02;C12N1/14;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 地址: | 212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桑椹 表面 致腐菌 筛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具体是涉及桑椹表面致腐菌-链格饱属菌的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桑椹含有丰富的还原糖、有机酸、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以及花青素和白藜芦醇等功能成分,经常食用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等,已被国家卫生部列为药食同源的食品。最新研究显示,桑椹还具有促进造血细胞生长、抗诱变、降血糖、降血脂、护肝等药理作用。桑椹属于浆果类,表皮极薄,果实柔软多汁、呼吸旺盛、果表面有柱状突起,成熟期短,成熟果实采摘或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损伤;加之桑椹成熟期正值高温天气,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大量腐烂。但桑椹自身的防疫机制对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都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因此真正能够侵入桑椹内部致病的病原菌也只是极少数。筛选并鉴定出导致桑椹腐败的主要病原物,对建立有效的桑椹保鲜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研究表明,致使桑椹腐烂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为真菌,其次为细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桑椹表面致腐菌的筛选方法,操作简便,选择性强,分离效果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步骤如下:
(1)致腐菌液的制备:取腐烂桑椹,切碎后置于无菌生理盐水中,浓度为20-25质量%,振荡培养,所得培养液即为致腐菌液;
(2)初筛培养基的制备:分别以果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制备初筛培养基,具体是:称取果胶或CMC-Na0.5%,K2HPO30.1%,(NH4)2SO42%,NaCl0.05%,琼脂1.8%,121℃灭菌20-25min即可,其中涉及的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3)致腐菌落群培养:将步骤(1)中的致腐菌液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浓度为10-4,10-5,10-6,分别取1mL稀释液涂布于步骤(2)获得的初筛培养基上,并在27-28℃条件下培养72-78h,获得菌落群;
(4)单菌落培养:挑取步骤(3)获取的初筛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接种至含10wt%桑葚汁的PDA培养基中进行纯培养,反复分离3-5次,获得的单一菌落即为致腐菌落。
(5)验证试验:
A.培养基验证试验:在无菌条件下,将筛选所得的致腐菌落分别接种至含10%桑椹汁和不含桑椹汁的PDA培养基中,27-28℃培养箱中培养5-7天,观察接种圈生长情况,如果含10%桑椹汁PDA培养基中接种圈明显比不含桑椹汁PDA培养基中接种圈大,则初步说明所筛病原菌为桑椹致腐菌。
B.桑椹验证试验:在无菌条件下,将筛选所得的致腐菌落涂布于已处理的无菌桑椹表面,然后放至已灭菌的培养箱中,27-28℃培养5-7天,观察其腐败状态是否与初筛以前腐败状态一致,如果是,则初步验证所筛病原菌为桑椹致腐菌。
(6)致腐菌株种属特性的分子鉴定:
采用真菌基因组DNA快速抽提试剂盒提取致腐菌菌株总DNA;依据真核微生物18S rRNA保守性设计真菌通用引物;经PCR扩增,PCR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的连接;细胞转化;基因克隆与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等分子生物学过程,验证该致腐菌的种属特性,证实该致病菌为链格饱属菌。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由于桑椹表皮细胞壁含大量果胶和纤维素,因此发明人以果胶和纤维素为唯一碳源,进行培养基定向筛选,针对性强。
2.利用含桑椹汁的PDA培养基和不含桑椹汁的PDA培养基进行验证试验,以及无菌桑椹的体表验证,可初步判断所筛选微生物的来源。
3.分子生物学手段为鉴定所筛选的病原菌属性提供实质性证据。
附图说明
图1是在PDA培养基的接种圏示意图,其中,图1a是含桑椹汁的PDA培养基;图1b是不含桑椹汁的PDA培养基;从图中可见含10%桑椹汁PDA培养基中接种圈(82mm)明显比不含桑椹汁PDA培养基中接种圈(18mm)大,初步说明所筛病原菌为桑椹致腐菌;
图2是所分离致腐菌菌丝的孢子图。图中可见,菌丝有横隔,孢子椭圆形,说明该致腐菌属真菌类。
图3是系统发育树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桑椹表面致腐菌的筛选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46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