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11564.X | 申请日: | 2014-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7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池胜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胜碧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4453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有机肥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种植业所需要的肥料,尤其涉及利用生物有机肥生产无公害食品。
背景技术:粮食是人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食品,这类食品的安全与使用的肥料、农药息息相关。《食品与发酵科技》杂志2011年3期,在“关于食品安全的思考”文章中指出:“长期施用化肥,化肥在土壤中转化硝态氮,引起蔬菜、粮食等食物硝酸盐过高,引发疾病并致人死亡,同时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是致癌因子。土壤中长期过量施用氮肥,过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使作物凋谢枯萎。”为了食品安全,研制生物有机肥是人类健康的需要。生物有机肥有效避免亚硝酸盐中毒,可以确保食品安全,而且能实现粮食增产。其技术原理及效果:
一是肥效长,抗病力强。肥料的各种成分经微生物分解后,利用率高,且肥效长,植物抗病力强。业州镇石桥湾村代明祥利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玉米0.5亩,在收获时茎叶仍然青绿粗壮,无根腐病,而相邻的种植同一品种施用化肥的玉米收获前20天已凋谢枯萎。
二是肥力高,增产增收。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米绪凯,农艺师苏志平、黄立强、陈军协助指导利用生物有机肥料种植粮食作物,秋收时,测产验收,景阳镇大树垭村黄英杰,以生物有机肥种植玉米,平均每亩产量669.9kg,施生物有机肥35kg商品有机肥成本140.00元,以化肥种植玉米,平均每亩产量586kg,生物有机肥增产14.3%,施用化肥(尿素、复合肥)66.6kg,商品肥成本193.3元,生物有机肥每亩玉米收入(2.4元/kg)1607.76元,施化肥玉米每亩收入1406.40元,施用生物有机肥每亩增产83.9kg,又因比化肥成本低,而增收201.00元。
业州镇猫儿坪村孙邦益以生物有机肥种植水稻平均亩产546kg,施生物有机肥30kg,商品肥成本120.00元,以化肥、磷肥种植水稻,平均亩产452kg(生物有机肥比化肥增产20.8%),商品肥成本112.00元,每亩施生物有机肥比化肥、磷肥增产稻谷94kg(3.00元/kg),增收270.00元。
三是有利于减少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污染。施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的作物长势旺盛,抗病害能力明显增强,据孙邦益介绍以生物有机肥种植的水稻直到收割前一直没有“蜢子”(稻飞虱)危害,他以化肥种植的另一块水稻与邻近农户以化肥种植的水稻,连片受到“蜢子”危害,有的人提出,只有打敌敌畏联防,有的农户只好使用农药,有的农户甚至因“蜢子”危害而绝收,而施用生物有机肥,减少了病虫危害,减少了农药污染。
四是改良土壤。由于长期施用化肥,甚至超量施用化肥,致使土壤板结,更为严重的是长期甚至超量施用化肥,使土壤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增加,影响人畜健康。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有益微生物,避免了土壤板结,并避免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危害,有利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这一生物技术是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成功应用。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及其配方,具体涉及原材料有:微生物菌种、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硼酸、氯化钾、过磷酸钙、饼肥(棉饼、菜饼)、稻草粉等。
原材料性状、含量、作用:
微生物菌种主要为酿酒酵母,该菌种生物活性高,酵母活细胞数≥200亿个/克,应用到生物有机肥料中,肥料中的各种养分,经微生物发酵分解有利于植物吸收,还有利于防治植物病害,并能增加土壤生物有机活性物质。
硫酸铜,其结晶为蓝色粉末状,易溶于水,有吸湿性。常用CuSO4·5H2O,含Cu≥25%,肥料中适当添加铜,铜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呼吸和氮的代谢活动,可以避免粮食作物“穗而不实”的症状。
硫酸亚铁,为淡灰色粉末,略具酸味或无味,水溶性中等,有吸湿性。FeSO4·H2O含Fe≥30%,在肥料 中适当添加后,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
硫酸锌,为白色粉末,无臭,易溶于水,有吸湿性。ZnSO4·H2O含Zn≥34.5%,土壤中有效锌供应不足,肥料中添加硫酸锌,增产效果显著。
硫酸锰,为淡红色粉末,无臭,易溶于水,MnSO4·H2O含Mn≥31.8%,土壤缺锰影响植物生长,在肥料中适当添加硫酸锰,有利于达到粮食增产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胜碧;,未经池胜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15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