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棉针织物生物酶冷轧堆短流程平幅连续练漂染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1252.0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2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律;郭世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6/00 | 分类号: | D06M16/00;D06L3/02;D06L1/16;D06P5/00;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物 生物酶 冷轧 流程 连续 漂染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工业中的棉针织物印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针织物生物酶冷轧堆短流程平幅连续练漂染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已有研究表明,未处理棉织物的疏水性主要是来源于棉纤维角质层中的果胶质、蜡质、灰分等天然非纤维素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既影响织物外观的光洁度,又影响内在质量润湿性,还影响染整后续的染色、印花和整理的加工质量。因此,棉织物为满足后续加工和服用性能的要求,必须要经过退浆、煮练、染色或印花、整理等一系列的印染加工过程。在棉针织物印染中,长期以来一直都是采用间歇式溢流缸碱氧前处理和溢流染色,存在的问题是工序长、效率低、织物损伤大、水耗高、汽耗高、污染重,影响生态环境。近年来,也有很多学者致力于酶在棉印染前处理应用的研究,但由于工艺条件难统一,原材料成本高、处理效果不理想等原因,则致使应用上不能广泛被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棉针织物生物酶冷轧堆短流程平幅连续练漂染生产工艺,实现了连续短流程生产,并使得练漂过程温和性提高,棉针织物染整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印染工艺具有的清洁生产的特点。
本工艺为连续式印染生产工艺,采用生物酶冷轧堆短流程平幅连续方法完成棉针织物精练、漂白、染色全过程,具体的工艺流程为:
(1)练漂段:
对棉针织物依次进行开边定型、平幅进布、连续浸渍第一种复合酶制剂并松式保温堆置进行预处理、连续浸渍第二种复合酶制剂并松式保温堆置进行精练、连续浸轧第三种复合酶制剂并打卷保温堆置,完成练漂化学反应的全过程;
所述第一种复合酶制剂为WCK125-1,主要由纤维素酶、漆酶及非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其主要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纤维素酶 10-40%,
漆酶 10-20%;
其作用是破坏纤维表面,分解纤维的角质层,提高果胶酶对果胶质作用的可及度,去织物上矿物油、和天然杂质,提高毛细管效应;
所述第二种复合酶制剂为GW506-1,主要由碱性果胶酶或酸性果胶酶、中性纤维素酶或酸性纤维素酶、蛋白酶、木聚糖酶、脂肪酶、角质酶及非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其主要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其作用是去除纤维上的果胶质、棉籽壳等非纤维素杂质,提高毛细管效应;
所述第三种复合酶氧制剂为WCK115-1,主要由葡萄糖酶、漆酶、半纤维素酶、中性纤维素酶组成,并添加活化剂和氧化剂组成,其中,WCK115-1中主要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葡萄糖酶 30-60%,
漆酶 10-20%,
半纤维素酶及中性纤维素酶 0-5%;
所述活化剂为四乙酰乙二胺、四乙酰甘脲或二者的混合物;所述氧化剂为H2O2、过碳酸钠、过硼氧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作用是在漂白过程中,去除棉纤维天然色素、进一步去除棉籽壳及其他杂质,增强白度,提高毛细管效应;
(2)练漂水洗段:
对步骤(1)得到的产品依次进行退卷进布、两道高效水洗、连续浸渍第四种复合酶制剂并松式保温堆置进行除氧处理、脱水、打卷出布或摆动落布;
所述第四种复合酶制剂为WCK115-2,主要由过氧化氢酶、碱性纤维素酶或中性纤维素酶或酸性纤维素酶、非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其主要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过氧化氢酶 10-20%,
碱性纤维素酶或中性纤维素酶或酸性纤维素酶 2.5-5%;
在练漂后的水洗过程中,第四种复合酶制剂具有高效、快速去除残留在织物上的双氧水,减少练漂后水洗次数的作用,可节水40-50%;还可去除织物表面毛羽,使织物表面光洁,获得抛光效果;
(3)染色段:
对步骤(2)得到的产品依次进行退卷进布、冷轧染色、打卷、转动保温堆置;
(4)染色水洗段:
对步骤(3)得到的产品依次进行退卷进布、第1道冷水洗、第2道0-60℃温水洗、生物酶皂洗、第3道50-60℃温水洗、第4道冷水洗、轧水、拉幅定型整理;
所述生物酶皂洗为:在40-60℃、pH6-8的条件下,棉针织物连续浸渍第五种复合酶制剂并松式保温堆置10-30分钟,进行皂洗,使复合皂洗酶制剂充分乳化渗透到织物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12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封电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快速成型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