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8557.0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9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从宏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从宏锦 |
主分类号: | F01D1/20 | 分类号: | F01D1/20;F01D5/34;F03B3/00;F03B3/12;F03D1/02;F03D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21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发动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流体做动能的发动机器,适用于水能和气流做动能的发动机器及其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汽轮机、水轮机、风力发电机的驱动部位的结构及形状,一直保持传统方式,一成不变,难以提高功效。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流体做动能的发动机器,以消除目前所采用技术的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
一种用流体做动能的发动机器,适用于水能和气流做动能的发动机器,它包括: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首先在入口颈前后压力差的作用下,流过入口颈流道进入由入口颈与后面的骨架圈之间四周径向设计有的多个聚流驱动叶,和后面的骨架圈与对应轴上设有的轴套之间设计的多个支撑驱动叶所组成的驱动叶轮,进而构成的具有入口流道和流出流道的流体密度稀薄室,流动中流体膨胀、压力逐步降低、密度逐步变稀、速度增加、部分能量转换成动能,从入口颈喷出高速流体一部分从流体密度稀薄室进入流体密度稀薄室的支撑区段的支撑驱动叶之间间隙流道、一部分从流体密度稀薄室进入流体密度稀薄室的四周聚流区段的聚流驱动叶之间间隙流道,在流动过程中,高速流体对流体密度稀薄室的四周聚流区段的聚流驱动叶和支撑区段的支撑驱动叶共同产生作用力、同时将由于流体密度稀薄室支撑区段的支撑驱动叶的支撑作用而使其远心区段和四周的聚流驱动叶及入口颈具备有的惯性势能发挥效应,它们共同推动四周的聚流驱动叶和支撑驱动叶做圆周运动,带动轴套和轴旋转,于是,流体发动机轴上得到对外输出的机械功。
流体发动机也可由这样的一个级组成,从支撑驱动叶流出的流体仍具有动能,再进入下一级支撑驱动叶流道和四周聚流驱动叶流道,流体发动机也可由多个这样的级组成,在上一级做功后,一部分进入下一级继续膨胀做功,最后,一部分从流体发动机尾部支撑驱动叶和四周聚流驱动叶做功排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效能高。
【附图说明】
在所附的图中,以非限制性的举例形式,说明本发明的七个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正视图。
附图图示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二级驱动式由尾部向口部观看的示意正视图。图中,轴套(1),支撑驱动叶(2),骨架圈(3),聚流驱动叶(4),入口颈(5),轴(6),流道(8),流道(9),螺母(10)。
图2是本发明中的法栏架示意正视图。
附图图示说明:图2是本发明中的法栏架由有轴承面的一头向另一头观看的示意正视图。图中,轴承(11),螺栓(12),螺母(13),法栏杆(14)。
法栏架由多根法栏杆(14)构成一前后通的方框,再由多根法栏杆(14)构成两片法栏,并在中间各设计一个轴承(11),两片法栏分别装在方框的两头,设有螺栓(12)和螺母(13)固定。
【具体实施方式】
方式《一》
一级驱动式流体发动机【一】
一种用流体做动能的发动机器,适用于水能和气流做动能的发动机器,它包括:轴套(1),支撑驱动叶(2),骨架圈(3),聚流驱动叶(4),入口颈(5),轴(6),螺母(10),轴承(11)。
在入口颈(5)出口处与后面尾部设有的骨架圈(3)之间四周径向设计有多个聚流驱动叶(4),聚流驱动叶之间有间隙,是流体流道,其作用在于,使向四周膨胀的流体通过四周聚流驱动叶(4)之间间隙流道流出以增大作用力的效应,入口颈(5)的作用在于,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在入口颈(5)前后压力差的作用下流动中增速,组成聚流驱动圈,并且,在聚流驱动圈尾部设有的骨架圈(3)与对应轴上设有的轴套(1)之间设计有支撑驱动叶(2),轴套(1)内的轴(6)与轴套由螺母(10)固定,支撑驱动叶之间有间隙,是流体流道,支撑驱动叶既是驱动叶,又是支撑,其作用在于,在支撑的同时使前行膨胀流体做功,组成尾部级支撑驱动盘。
从而组成具有入口流道和流出流道的尾部级流体密度稀薄室。
轴(6)两头分别装在法栏架相应两头的中间设有的轴承(11)内,进一步使其构成尾部级驱动式的流体发动机。
法栏架的作用在于,法栏架既是支撑架,又是防护罩,便于机器运转。
此设计方式构成尾部级驱动式流体发动机。
叶片与叶片的衔接方式有二种:[一]、聚流驱动叶与聚流驱动叶之间递进重合衔接,重合之间有间隙;[二]:聚流驱动叶的边与边之间衔接,边之间有间隙。
入口颈(5)的设计方式有二种:[一]:入口颈(5)成喇叭口形式;[二]:入口颈(5)成直颈形式。
方式《二》
多级驱动式流体发动机【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从宏锦,未经从宏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85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缸立式柴油机用膜片控制、多级迷宫腔式呼吸器
- 下一篇:空气式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