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韧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96606.7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4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王浩江;雷祖碧;杨育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51/06;C08L23/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郑莹 |
地址: | 51066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尼龙 66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韧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尼龙66由于具有高机械强度、耐化学药品、耐油、耐磨、自润滑、易于加工成型等一系列优异性能而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工程塑料,但其存在干态及低温下冲击强度差的缺陷,为了适应不同应用要求,需要对尼龙66进行增韧改性,现有的增韧改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辅以它们的马来酸酐(MAH)接枝物进行改性;二是以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三元乙丙橡胶(EPDM)、二元乙丙橡胶(EPR)等聚烯烃弹性体辅以它们的马来酸酐(MAH)接枝物进行改性;三是直接以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如POE-g-MAH、EPDM-g-MAH等进行改性。
第一种方法制得的增韧尼龙的冲击韧性提高不大,只可满足一般要求,而且由于聚烯烃的用量较大,导致材料的低温韧性较差,后面两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尼龙66的冲击韧性,但在某些对冲击韧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依然不够,而且往往需要较高的弹性体用量,因此也造成了尼龙66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动性差、光泽度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韧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韧尼龙66复合材料,其是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70~80份的尼龙66树脂、18~30份的增韧剂、0.3~2份的扩链剂、0.1~0.2份的受阻酚类抗氧剂、0.1~0.2份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1~0.4份的润滑剂。
所述的尼龙66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8~12g/10min。
所述的增韧剂为POE/POE-g-MAH、EPDM/EPDM-g-MAH、MBS/MBS-g-MAH、EVA/EVA-g-MAH、SBS/SBS-g-MAH、SEBS/SEBS-g-MAH、EPR/EPR-g-MAH、POE-g-MAH、EPDM-g-MAH、MBS-g-MAH、EVA-g-MAH、SBS-g-MAH、SEBS-g-MAH、EPR-g-MAH、ACR、TPR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扩链剂为环氧树脂E51、E44、E42、E20、E12、E03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受阻酚类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098、抗氧剂1076、抗氧剂2246S、抗氧剂300、抗氧剂245、抗氧剂1790、抗氧剂GA-80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亚磷酸酯抗氧剂为抗氧剂168、抗氧剂626、抗氧剂618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润滑剂为EBS、芥酸酰胺、油酸酰胺、硅酮粉、PE蜡、微晶石蜡中的至少一种。
超韧尼龙6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各原料混合均匀;
2)挤出造粒、干燥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且产品的光泽度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超韧尼龙66复合材料,其是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70~80份的尼龙66树脂、18~30份的增韧剂、0.3~2份的扩链剂、0.1~0.2份的受阻酚类抗氧剂、0.1~0.2份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1~0.4份的润滑剂。
所述的尼龙66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8~12g/10min。
所述的增韧剂为POE/POE-g-MAH(POE/POE-g-MAH指的是POE、POE-g-MAH任意质量比的混合物,下同,即例如:EPDM/EPDM-g-MAH为EPDM、EPDM-g-MAH任意质量比的混合物)、EPDM/EPDM-g-MAH、MBS/MBS-g-MAH、EVA/EVA-g-MAH、SBS/SBS-g-MAH、SEBS/SEBS-g-MAH、EPR/EPR-g-MAH、POE-g-MAH、EPDM-g-MAH、MBS-g-MAH、EVA-g-MAH、SBS-g-MAH、SEBS-g-MAH、EPR-g-MAH、ACR、TPR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6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