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5276.X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5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培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培贵 |
主分类号: | B64C39/06 | 分类号: | B64C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 11395 | 代理人: | 李向东 |
地址: | 564408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飞行器。
背景技术
飞行器一般指在空气中或太空中飞行的人造物体,前者称为航空飞行器,包括飞机、热气球等,后者称为航天飞行器。
现有的航空飞行器可以大体分为以下几类:多轴多旋翼飞行器、单轴旋翼直升机和滑翔式固定翼飞机。其中,上述多轴多旋翼飞行器是靠多个浆叶高速旋转产生气压差提供推、升力;靠调整平衡各浆叶转速稳定机身。同轴旋翼直升机是靠旋翼高速旋转产生气压差提供升力,靠尾浆产生推拉力稳定机身。滑翔式固定翼飞机是靠高速滑行使机翼产生气压差提供足够升力,靠尾浆稳定机身方向。
然而,现有的旋翼式飞行器均是靠旋翼的高速旋转提供对机身的推、升力,控制机构复杂、存在多种安全隐患。现有的滑翔式固定翼飞机起飞凭固定翼高速滑行升空、减速滑行降落,起降都需要跑道,即对配套设施要求较高,因此滑翔式固定翼飞机在起降高速滑行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飞行姿态平稳、能实现垂直起降、运行稳定、安全性高、发展空间大的飞行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包括:通过机体构件至上而下依次连接的进气涵道组件、碟形机翼、离心风扇组、发动机、飞行控制组件、操控室;其中,上述碟形机翼为环形弧面机翼;上述进气涵道穿过上述环形弧面机翼的中心孔与上述离心风扇组固定连接;上述离心风扇组包括:至上而下设置的整流保护盖、上离心风扇、对旋传动器及离心整流器、下离心风扇、整流保护座;上述整流保护盖上设有与进气涵道本体对应的进气口;上述对旋传动器包括:相互啮合的四个锥形齿轮和三维组合器;上述四个锥形齿轮分别为:上离心风扇齿轮、下离心风扇齿轮、两个传动齿轮;上述上离心风扇齿轮通过上述两个传动齿轮的传动与上述下离心风扇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上述三维组合器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主动轴、传动齿轮轴和结构轴;上述上离心风扇齿轮和下离心风扇齿轮套装于上述主动轴上,上述两个传动齿轮套装于上述传动齿轮轴上;上述主动轴是发动机的工作轴,作为下离心风扇齿轮的固定轴和上述上离心风扇齿轮的定位轴;上述传动齿轮轴是两个传动齿轮的定位轴;上述传动齿轮轴和上述结构轴组成上述离心整流器的构架,上述离心整流器还包括与上述构架固定连接的环形导流固定架,上述环形导流固定架上垂直均匀设置有若干导流叶片。
可选的,上述碟形机翼下方固定连接有呈辐射状均匀分布的强化导流片;上述强化导流片的内侧端部下方固定连接有环形固定座;上述环形固定座与各个上述强化导流片的内侧端部、上述环形弧面机翼的中心孔结合,形成安装上述离心风扇组的离心风扇安装位。
可选的,上述飞行控制组件具体为控制机体方向的前、后控制浆和控制飞行方向的左、右控制浆;每个控制浆的端部均套接有固定端轴承,通过上述固定端轴承与设置于上述碟形机翼外边缘下方的固定端连接。
可选的,上述飞行器还包括:设置于上述碟形机翼上部的保护罩,用于保护上述进气涵道组件;上述保护罩也为环形弧面结构,上述保护罩的截径小于上述碟形机翼的截径。
可选的,上述进气涵道内增设有配备降落伞的安全伞舱。
可选的,在上述操控室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该飞行器起落的起落架装置。
可选的,上述起落架装置具体为弧形起落架。
可选的,上述起落架的底部安装有地面运动组件。
可选的,上述地面运动组件为万向轮。
可选的,上述飞行器还增设有运输仓。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结合环形弧面的机翼,通过对旋传动器带动上下离心风扇的旋转改变机内气压产生推力,实现飞行器的任意升降。一方面,由于克服了滑翔固定翼飞机需要跑道的限制,同时外部无浆叶设置,所以大幅度提高了飞行器的安全系数。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了对旋装置,使上离心风扇的螺旋叶片与下离心风扇的螺旋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反,旋转速度相同,对机身起到了平衡作用,减少了发动机和风扇风叶对机身方向的影响,使机身更稳定,有效保证了飞行器的飞行姿态平稳,而且使机体方向更容易控制。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发明飞行器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1-2是本发明飞行器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2是本发明飞行器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飞行器实施例的进气涵道组件及保护罩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飞行器实施例的碟形机翼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培贵,未经张培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52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