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用鞍座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87572.5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6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丸井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丸井 |
主分类号: | B62J1/00 | 分类号: | B62J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桑丽茹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用鞍座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用鞍座,尤其涉及一种不使用如聚氨酯泡沫等缓冲垫、鞍座部以树脂为主制成的自行车用鞍座,改善舒适性和柔软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向来公知的自行车用鞍座,鞍座本体是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座体和、层压在座体上面的由柔软性高的聚氨酯等形成的缓冲垫和、层压在缓冲垫上面、将座体整体进行覆盖的装饰面构成的。(请参考专利文献1)。
所述座体是为了稳定地支撑用户的体重而使用具有高刚性的硬质合成树脂材料注塑成型的,存在弹性差、骑坐时会出现比如屁股疼等舒适性方面的问题。在此,在座体上面叠加柔软性高的缓冲垫、使座体具有适当的缓冲性以达到改善舒适性的目的。
可是,上述自行车用鞍座,为了使缓冲垫可以更好的发挥缓冲性,通常使用软薄的装饰面,但是当出现自行车倒下等情况时装饰面容易遭破损、导致缓冲垫露出等问题,此外还存在下雨天时雨水容易浸入座垫内部的问题。而且,无法将座垫本体进行清洗。
在此,公开了一种为了实现鞍座本体可根据体重的变化而弹性变形,由复数的贯穿孔形成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座体构成的自行车用鞍座(参考专利文件2,专利文件3)。
上述自行车用鞍座,由复数的贯穿孔形成以实现座体的弹性变形,用户一旦施加负荷,座体会逐渐发生弹性变形来承受负荷。因此,只依靠座体就可以使鞍座本体具有合适的缓冲性、无需像以往的在座体上面层压缓冲垫,即使是因为下雨淋湿,只需简单擦掉座体上的雨水即可,也不会出现骑车时因为浸透到缓冲垫的雨水而带来的不适感。此外,可根据座体上的贯穿孔的形成位置或大小、形状、个数等组合,对座体的各个部位的缓冲性进行调整。
但是,只使用单一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座体,仅靠对贯穿孔的形成位置或大小、形状、个数等进行组合,要获得柔软性、舒适性以及强度、硬度的相对要素的平衡是比较困难的。
在此,专利文献3所涉及的自行车用鞍座,通过在座体的表面粘合柔软的减震材料,实现了可根据用户的臀部形状快速的进行变形、柔和的缓冲作用在用户臀部上的力量、提高柔软性和舒适性。
【专利文献1】特开平8-2531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2172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6-79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只使用单一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座体,仅靠对贯穿孔的形成位置或大小、形状、个数等进行组合,要获得柔软性、舒适性以及强度、硬度的相对要素的平衡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通过在座体表面粘合减震材料或是在座体上形成的贯穿孔里充填刚性调整材料,
实际要获得柔软性、舒适性以及强度、硬度的相对要素的平衡也是比较困难的。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以提供一种不使用缓冲垫、座垫部分只用树脂制成,即可获得柔软性、舒适性以及强度、硬度的相对要素的平衡的自行车鞍座为目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申请的发明人所发明的不使用缓冲垫、座垫部分只采用树脂制成的自行车用鞍座,将与臀部接触的部分即需要柔软性的部分和、减少鞍座偏转的部分即需要强度的部分分开对设计进行了尝试。
所尝试的设计是、对不直接与臀部接触的框架部分配置了硬质材料、这样可以防止鞍座的偏转或变形,对直接与臀部接触的部分配置软质材料、是为了获得柔软舒适的乘车效果。将“需要柔软性的部分”和“需要强度的部分”各自所需的树脂材料作为具有不同刚性的树脂材料分开,以提供一种在座垫本体的形状设计中无法实现的,高水平的将柔软度·舒适性和强度·刚性并存为目的。
也就是说,本发明所涉及的自行车用鞍座、具有鞍座本体和将该鞍座本体安装在自行车车架车架上所需的座弓,鞍座本体由以下的(1),(2)构成。
(1)座垫后端部和从该座垫后端部向前方突出的细长前端部构成,是形成复数个贯穿孔的硬质树脂成型的,座垫后端部的左右侧分别相对的贯穿孔以及靠近座垫前端部的略中央位置的贯穿孔的总开口面积为座垫壳架总面积的30~70%的座垫壳架;
(2)层压在座垫壳架上方整体、将碳纤维或玻璃纤维浸渍或涂布具有柔软性的树脂粘合剂的树脂浸渍纤维片材;
根据上述结构,鞍座本体不使用缓冲垫、座垫部分只以树脂制成,即可获得柔软性、舒适性以及强度、硬度的相对要素的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丸井,未经株式会社丸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75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智能控制摩擦蓄电装置
- 下一篇:采用弹尾形稳流器的细水雾消防水炮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