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喂入收割机及其切碎器安全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9330.1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6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成;丁洪春;卞大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75/18 | 分类号: | A01D75/18;A01D7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薛晨光;魏晓波 |
地址: | 224007 江苏省盐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喂入 收割机 及其 切碎 安全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碎器安全保护装置及应用该切碎器安全保护装置的全喂入收割机。
背景技术
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可收割水稻、小麦、油菜等多种作物,因此机器利用率高;同时,以其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的特点,被广大用户所接受。众所周知,随着作物产量的逐年提高,特别是超级稻的种植和推广,使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在同样的前进速度下,喂入到工作部件的茎秆量大大增加,功率消耗也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和清选效果,进而影响到机收割机的经济性。
为了克服喂入茎秆量增加的上述问题,提高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效率和经济性,同时保证秸秆还田效果,可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上配置前置切碎器。收割机在作业时,割台提升至一定高度,控制收割机喂入量;秸秆遗留部分由前置切碎器进行切碎,从而实现了提高作业效率和保证秸秆还田效果的双重目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前置切碎器刀片的线速度非常高,以获得好的切碎效果,而当时收割机在转弯、一行到头等情况下将割台升起时,高速旋转的前置切碎器在提升拉板的作用下被提升,由此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通常为该切碎器的传动机构配置手动离合装置,具体由收割机驾驶员控制其传动皮带的张紧与分离。也就是说,当前置切碎器提升时,驾驶员对传动皮带进行分离操作,当需要前置切碎器工作时,驾驶员对传动皮带进行张紧操作,从而实现前置切碎器运转与停止的控制,解决了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在收割作业中的上述安全隐患。然而,受其操控原理的限制,每次割台的升降都需要驾驶员分别作出相应的操作,加大了驾驶员的工作强度,同时降低了收割作业的效率。特别是,部分驾驶员为了省事,对前置切碎器传动皮带的张紧与分离不作切换操作,当前置切碎器被提升后仍在高速旋转,由此前置切碎器的离合装置形同虚设,收割作业仍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前置切碎器的安全保护技术,另辟蹊径进行改进设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全喂入收割机的切碎器安全保护装置,在确保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效率和经济性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整机作业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该安全保护装置的全喂入收割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切碎器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切换杠杆、切换销和连杆机构;其中,所述切换杠杆铰接于收割机的底盘,所述切换杠杆的阻力端与所述切碎器的传动构件相适配,以控制所述传动构件与所述切碎器的驱动部件在分离或者接合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切换销固定设置于所述收割机的输送槽,以与所述输送槽的升降同步位移形成所述切换的驱动力;所述连杆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切换销相适配,以通过其动力输出端传递所述切换的驱动力至所述切换杠杆的动力端。
优选地,还包括回位弹性部件,所述回位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切换杠杆与所述底盘之间,并配置成:所述接合状态下产生弹性变形,所述分离状态下释放弹性变形能。
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枢接于所述底盘的转轴、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两个配合面,两个所述配合面形成与所述切换销周向相抵适配的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轴铰接于第一铰点;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铰点,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切换杠杆的动力端相连;且所述第一铰点和所述第二铰点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轴心两侧。
优选地,所述转轴的一侧轴端设置有“V”字型内凹卡块,所述两个配合面形成于所述卡块的内凹侧壁;所述转轴的另一侧轴端设置有径向伸出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一铰点。
优选地,所述接合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杆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一铰点与所述转轴的轴心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为接合状态下绕所述转轴设置的弧状。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刚性段和弹性段;所述接合状态下,所述弹性段配置成具有拉伸弹性变形。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的刚性段包括叉形连接件和与所述弹性段相连的条形螺杆;所述叉形连接件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二铰点;所述条形螺杆与所述叉形连接件的连接端螺纹连接;所述弹性段为第一拉簧。
优选地,所述转轴枢接于所述底盘上的固定支架,所述回位弹性部件为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切换杠杆之间的第二拉簧。
优选地,所述切换杠杆的阻力端通过设置于其上的张紧轮与作为所述传动构件的皮带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93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