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压器绕组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8857.2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6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董景义;陈学民;曹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2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4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绕组 布置 结构 | ||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对变压器绕组布置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内绕组电抗高度高、外绕组电抗高度低的变压器绕组布置结构。
(二) 背景技术
现阶段,随着高压、超高压、大容量交直流输电系统的发展,电力用户对变压器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对变压器涡流损耗和短路电动力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实现每只绕组上热点温升和短路电动力的均衡,是变压器优化设计、质量可靠的基础。
在过去,变压器设计时对其涡流损耗和短路电动力的计算常常是基于经验公式。众所周知,该经验公式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和等效下推导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它忽略了变压器铁心主柱、旁柱、拉板、夹件腹板、夹件肢板、肢板磁分路、拉带、铁轭、箱体等边界条件对变压器绕组端部漏磁通的影响。同时缺乏绕组热点温升和短路电动力辅助设计验证或测量的工具,只有变压器整个绕组温升高、烧坏、失稳、机械变形之后才知道变压器绕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此时已形成“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格局。给变压器生产厂家在制造、交货、经济性、市场营销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均衡绕组温升、短路机械力的变压器绕组布置结构,该变压器绕组布置结构采用了绕组电抗高度不等设计思路,是优化绕组结构设计、节约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和安全性及保证产品寿命周期的有效措施之一。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变压器绕组布置结构,包括铁心,铁心外从内至外依次设置调压绕组、内绕组、外绕组、油箱,其特殊之处在于:该变压器内、外绕组的相对高度差值△H满足:0<△H≤ -,其绕组电抗高度差值计算公式:
其中,式中: ——主空道尺寸,㎜;
——内绕组辐向宽度,㎜;
——外绕组辐向宽度,㎜;
——主空道平均半径,㎜;
——内绕组电抗高度,㎜;
——外绕组电抗高度,㎜;
——铁心外接圆直径,㎜。
本发明的变压器绕组布置结构,铁心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夹件腹板,上夹件腹板的下面焊有上肢板,上面设置器身定位装置,上肢板的下表面处设有磁分路,下夹件腹板的上面焊有下肢板,下面安装导油盒,该下肢板的上表面处设置磁分路,上肢板、下肢板与夹件腹板之间均设有加强铁,调压绕组、内绕组、外绕组均位于两磁分路之间。本设计变压器铁心主柱、旁柱、铁轭、拉板、夹件腹板、夹件肢板、肢板磁分路、拉带、箱体等组成了漏磁通的边界条件,这些组部件的材料特性以及其所形成的漏磁通磁路等,是决定变压器绕组端部漏磁通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若内、外绕组电抗高度相等,内绕组端部横向漏磁通较大且磁力线的曲率半径较小,外绕组端部横向漏磁通较小且磁力线的曲率半径较较大,进而使得内绕组端部的涡流损耗和短路电动力较外绕组大。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利用公司多年来总结的绕组相对电抗高度计算经验公式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同时利用MagNet商业磁场分析软件,建立了三维漏磁场模型,对绕组端部漏磁分布规律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确定了内绕组电抗高度高、外绕组电抗高度低的设计方案,同时结合绕组导线线规尺寸、纸包厚度、纵横向油道尺寸和每饼导线的匝数等;合理地确定了内、外绕组电抗高度差值△H(△H一般控制在0<△H≤(-)之间)。
一种根据上述的变压器绕组布置结构确定内、外绕组的高度差值的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根据产品具体技术参数,初步设计变压器一对内、外绕组的平均电抗高度;
(2)利用绕组电抗高度差值计算公式,计算出内、外绕组的电抗高度;
(3)利用MagNet商业磁场分析软件,建立了漏磁场三维仿真模型,对绕组端部漏磁分布规律进行了仿真分析;
(4)结合绕组导线线规尺寸、纸包厚度、纵横向油道尺寸和每饼导线的匝数;器身油流分布情况和绕组温升计算结果;短路电动力计算结果;绕组热稳定性计算结果;内绕组失稳校验结果;最终确定了内、外绕组的高度差值△H,△H控制在0<△H≤(-)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88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葡萄酒用无氧水制备系统
- 下一篇:一种磷酸铁锂水性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