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双宝养蚕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78252.3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0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维华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408319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养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蚕技术领域,更确切的说涉及一种实现双宝养蚕的系统。
背景技术
夏代以前已存在蚕的家养,从桑树害虫中选育出家蚕,创造了养蚕技术,传统的养蚕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小宝养蚕,该种方法费时费力管理不方便,通风换气条件差,蚕子被污染现象严重,现在已被淘汰,另外一种是采用吊式蚕台,该种方式喂一次蚕需要把蚕台放下,进行喂食,另外,需要每天翻沙进行粪便清理,撒石灰消毒要浪费大量时间,但依然存在通风换气差的状况,养蚕效果还是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双宝养蚕的系统,可以使通风换气条件更好,且省时省力,养蚕效果更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双宝养蚕的系统,其包括:
蚕架,所述蚕架至少由4根立柱和至少4根长条连接形成支架,左边的每2根立柱间设置有6组横条组,右边的每2根立柱间设置有6组横条组;其中
每组横条组由上横条和下横条组成,在左右两侧对应的上横条上设置有第一抽屉式可拉伸板,该第一抽屉式可拉伸板上设置有网状的蚕子宝结构,该网状的蚕子宝结构在纵截面上呈三角形或梯形;
在蚕子宝结构上设置有蚕网,在左右两侧对应的下横条上设置有第二可拉伸板,该第二抽屉式可拉伸板上设置有蚕粪宝结构。
其中,前边立柱上的横条往前延伸突出立柱,左右两侧2块竖直的挡板设置在横条突出部上。
其中,每个立柱的底部设置有滑动脚轮。
其中,所述蚕网共9张,其中6张设置在蚕子宝结构上,蚕洞设置为5mm*12mm,另外3张作为替换备用,蚕洞设置为3mm*8mm。
另外,还包括:12张翻沙蚕网,蚕洞设置为12mm*1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实现双宝养蚕的系统,其包括:蚕架,所述蚕架至少由4根立柱和至少4根长条连接形成支架,左边的每2根立柱间设置有6组横条组,右边的每2根立柱间设置有6组横条组;其中每组横条组由上横条和下横条组成,在左右两侧对应的上横条上设置有第一抽屉式可拉伸板,该第一抽屉式可拉伸板上设置有网状的蚕子宝结构,该网状的蚕子宝结构在纵截面上呈三角形或梯形;在蚕子宝结构上设置有蚕网,在左右两侧对应的下横条上设置有第二可拉伸板,该第二抽屉式可拉伸板上设置有蚕粪宝结构。由于采用抽屉式可拉伸板,喂食推拉迅速,使用便利,同时,在可伸缩板上分别设置蚕子宝结构和蚕粪宝的双宝结构,蚕子及其产生的粪便完全分离,不用撒灰,也不用进行翻沙等粪便清理,可节省清理时间,蚕子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通风换气状况也得到极大的改善,即无粪便,无氨气、无亚硝酸盐中毒,从而达到蚕子稳收的目的,节约劳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现双宝养蚕的系统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现双宝养蚕的系统中蚕子宝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蚕子宝结构纵截面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蚕子宝结构纵截面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基于双宝养蚕的方法,其可有效防止蚕子严重死亡的现象,达到高产、稳收、节约劳动力、让农民增产、增收的积极效果。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考图1,本实施例实现双宝养蚕的系统,其包括:
蚕架,所述蚕架由四根立柱1和四根长条2连接形成支架,左边的每两根立柱间设置有六组横条组,右边的每两根立柱间设置有六组横条组,本实施例中蚕架立柱高可设置为2米,长条设置为2.1米,宽设置为0.8米;其中
每组横条组由上横条3和下横条4组成,在左右两侧对应的上横条3上设置有第一抽屉式可拉伸板(未绘示),该第一抽屉式可拉伸板上设置有网状的蚕子宝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蚕子宝结构类似于网状的簸箕结构,具体实现时,长可设置为1.99米,宽可设置为0.8米,高可设置为0.08米,实际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网状结构,其中,该网状结构的上面网孔可采用圆形,下面网孔部分可以采用正方形;采用这样的结构便于蚕粪的收集和整理。
在蚕子宝结构上设置有蚕网,在左右两侧对应的下横条上设置有第二可拉伸板(未绘示),该第二抽屉式可拉伸板上设置有蚕粪宝结构,同样的蚕粪宝结构也类似于网状的簸箕网状结构,具体实现时,长可设置为1.99米,宽可设置为0.8米,高可设置为0.04米,实际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网状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维华,未经王维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82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养殖水面诱捕罗非鱼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低碳高效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