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脉注射流量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76670.9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0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燕;康运泽;朱煜钰;郭晓君;陈会歌;冯进权;高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王金 |
地址: | 450005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注射 流量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静脉注射过程中液体流量的检测和控制。
背景技术
静脉注射(输水、打点滴)是医院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液体药物流入病人静脉中的流量(流量指单位时间注入人体的液体药量),是需要随着每个人体状况的差异和药物的不同而调整的,因此流量控制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治疗过程中静脉注射流量的调整基本上靠医护人员目测调整,输水过程中,一旦病人有异常或不良反映,需要及时调整流量,在输液即将结束时,患者人工呼叫护士及时换药或终止输液,过程比较繁琐。另外,靠人工目测调整流量,误差较大,难以准确掌控流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准确地控制静脉注射过程中液体药量的静脉注射流量控制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静脉注射流量控制器包括钳体,钳体包括铰接在一起的两半爿,铰接点后侧的两半爿作为手动夹紧手柄用于使用者手持操作,铰接点前侧的两半爿形成右夹体和左夹体并用于夹持输液器软管;
左、右夹体的中部对称设有弧形槽,左、右夹体上的弧形槽相对设置并围成输液器软管夹持腔;输液器软管夹持腔一侧的左夹体或右夹体上设有红外传感发射器,输液器软管夹持腔另一侧的右夹体或左夹体上与红外传感发射器相对应设有红外传感接收器;
左夹体或右夹体上设有电控装置和设置显示模块,电控装置分别连接所述设置显示模块、红外传感发射器和红外传感接收器。
输液器软管夹持腔后方的左夹体和右夹体上对应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
左夹体或右夹体上于通孔处设有微型正反转电机,微型正反转电机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丝杠,丝杠沿通孔伸出右夹体或左夹体;右夹体或左夹体上于通孔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定位块,定位块上安装有球面轴承,球面轴承内滑动连接有螺母,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杠上;球面轴承内设有弹簧顶珠,弹簧顶珠与所述螺母外表面相压接;
顶珠与螺母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于丝杠在螺母中转动时与螺母之间的转动摩擦力。
所述左夹体和右夹体的前部中心围成喇叭状进管口,喇叭状进管口与输液器软管夹持腔相连通。
所述电控装置为PLC或单片机或集成电路。
本发明能够准确显示输液器软管内的流量,避免使用者目测的误差,使输液器软管内的流量的调节更加精确,使得药物注入人体内的速度剂量更加具有科学性,而且还方便医务人员和病人及陪护人员的操作,十分方便和安全。本发明具有手动调节输液器软管内的流量以及自动调节输液器软管内的流量两种功能。
自动调节机构(丝杠、螺母、球面轴承等)不阻碍手动调节过程,手动调节与自动调节可以随时相互切换,切换时无须进行机械方面的任何调整,十分方便。另外,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使用,而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弹簧顶珠与螺母相配合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以喇叭状进管口一端为前向,反向(手动夹紧手柄一端)为后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静脉注射流量控制器包括钳体,钳体包括铰接在一起的两半爿,铰接点后侧的两半爿作为手动夹紧手柄13用于使用者手持操作,铰接点前侧的两半爿形成右夹体1和左夹体6并用于夹持输液器软管。
左、右夹体6、1的中部对称设有弧形槽,左、右夹体6、1上的弧形槽相对设置并围成输液器软管夹持腔12;输液器软管夹持腔12一侧的左夹体6或右夹体1上设有红外传感发射器2,输液器软管夹持腔12另一侧的右夹体1或左夹体6上与红外传感发射器2相对应设有红外传感接收器10;
左夹体6或右夹体1上设有电控装置(电控装置为现有技术,图未示)和设置显示模块11,电控装置分别连接所述设置显示模块11、红外传感发射器2和红外传感接收器10。
输液器软管夹持腔12后方的左夹体6和右夹体1上对应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14,左夹体6或右夹体1上(图1所示为右夹体1上)于通孔14处设有微型正反转电机3,微型正反转电机3的主轴通过联轴器15传动连接有丝杠4,丝杠4沿通孔14伸出右夹体1或左夹体6;右夹体1或左夹体6上于通孔14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6,定位块16上安装有球面轴承7,球面轴承7内滑动连接有螺母8,螺母8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杠4上;球面轴承7内设有弹簧顶珠9,弹簧顶珠9与所述螺母8外表面相压接。
弹簧顶珠9顶压螺母8外表面,顶珠与螺母8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于丝杠4在螺母8中转动时与螺母8之间的转动摩擦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科技学院,未经黄河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66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