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枕头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4234.8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9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成恵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恵民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张硕 |
地址: | 315324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枕头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枕头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当人们处于睡眠状态中时,可以使人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有助于人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科学提高睡眠质量,是人们正常工作学习的保障。
睡眠对于大脑健康极为重要,人一般需要有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并且必须保证高质量。如果睡眠的时间不足或质量不高,那么对大脑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大脑的疲劳就难以恢复,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大脑的功能,甚至患上神经衰弱等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球约有30%的人存在各种睡眠问题。而在中国由于工作压力和环境等因素,这一比例则高得多——中国居民睡眠障碍的患病率高达40%以上。
枕头是睡眠时必须要用到的工具,传统的枕头通过外形设计和填充物达到舒适的目的。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枕头,例如:健康枕头、记忆枕头等在枕头内部增加一些磁性材料,通过物理作用达到一定促进睡眠的作用。但是,上述类型的枕头其促进睡眠的作用并不明显、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睡眠质量并且在睡眠中改进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对于如何通过枕头有效提高睡眠质量,现有技术中尚未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枕头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其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枕头,其包括:枕芯;活性面料,其包裹在所述枕芯之外,所述活性面料在空气中产生活性负离子。
进一步地,所述枕芯主要包括通过热定型进行形状固定的纤维材料;其中,所述纤维材料的构成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包括:普通纤维80%-95%、低熔点复合纤维5%-20%,所述普通纤维包括以下之一:涤纶纤维、涤纶中空纤维、粘胶纤维、棉纤维或其他化学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面料主要包括基布和面层,其中,所述基布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纯棉布、化纤布、纯棉、化纤混纺布;所述面层至少通过聚氨酯和纳米晶体材料混合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面层的配方的构成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包括:聚氨酯浆料85%-95%、纳米稀土0.5%-2%、纳米电气石3%-8%、纳米麦饭石1.5%-5%。
进一步地,所述枕头的类型包括:头枕、颈枕、抱枕、靠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枕头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纤维材料通过热定型进行形状固定构成枕芯;将活性面料包裹在所述枕芯之外构成枕头,其中,所述活性面料在空气中产生活性负离子。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材料的构成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包括:普通纤维80%-95%、低熔点复合纤维5%-20%,所述普通纤维包括以下之一:涤纶纤维、涤纶中空纤维、粘胶纤维、棉纤维或其他化学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热定型的环境温度为摄氏160°-200°。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面料主要包括基布和面层,其中,所述基布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纯棉布、化纤布、纯棉、化纤混纺布;所述面层至少通过聚氨酯和纳米晶体材料混合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面层的配方的构成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包括:聚氨酯浆料85%-95%、纳米稀土0.5%-2%、纳米电气石3%-8%、纳米麦饭石1.5%-5%。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枕芯采用热定型方式加工成人体在睡眠中对生理健康所需的形状,确保人体健康舒适的睡眠,而枕芯外面包有一种在空气压力和温度震荡作用下能产生负离子的活性面料。在枕头周围距离枕面一米以上的负氧离子包围圈,所产生的负离子为小粒经离子(即生态负离子),人可以在睡眠中头部被负离子包围,让人的头部在睡眠中享受负离子浴,有效改善睡眠、多梦、神经衰弱,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实践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枕头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枕头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恵民,未经成恵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42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