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1738.4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3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矢内雄二郎;齐藤之人;佐藤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63 | 分类号: | G02F1/1336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灵菇;白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抑制了高光溢出及着色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依次具有第1偏振膜、第1相位差层、第2相位差层、液晶层、第3相位差层及第2偏振膜,其中,液晶层为4畴以下的VA模式,第1相位差层的Re(550)为190~260nm,第1相位差层的Rth(550)为80~130nm,第1相位差层的慢轴与第1偏振膜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45°,第2相位差层的Re(550)的绝对值为10nm以下,第2相位差层的Rth(550)为150~350nm,第3相位差层的Re(550)为190~260nm,第3相位差层的Rth(550)为-80~-130nm,液晶层的Δn·d为250~450n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近年的平板显示器市场中,出于提高图像质量的目的而像素的高精细化不断发展。特别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以小型尺寸惹人注目、在TV用途中被称为所谓4K2K的高精细TV也开始被出售。
液晶模式已知有TN(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扭曲向列液晶)模式、IPS(in-plane switching,面内切换)模式、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模式等,在TV用途中VA模式占大多数,目前VA模式的主流是被称为8畴(8D)的像素分割方式。
但是,由于像素结构复杂,所以不适合高精细化,此外若进行高精细化,则存在背光源光的利用效率降低的缺点。因而,为了结构简单且不降低背光源光利用效率,考虑使用降低了畴数(4畴(4D)、2畴(2D))的像素分割方式。
但是,若降低畴数,则在从横向观察时,产生图像变得发白的“高光溢出(blownout highlights)”这样的问题。这是由于以“γ曲线”等名称知晓的“灰度特性”(设横轴为GRAY LEVEL、设纵轴为透射率时的特性)在正面和倾斜方向不同。针对该问题,正在研究通过单元、薄膜来进行改善(非专利文献1及非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SID06Digest69.3p.1946-1949
非专利文献2:Optics Letters Vol.38,No.5p.799-80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其中,非专利文献1通过液晶单元来改善高光溢出。然而,当通过液晶单元来改善高光溢出时,存在液晶单元受到限定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非专利文献2使用相位差薄膜来改善高光溢出。然而,存在容易着色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所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在4畴以下的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抑制了高光溢出、并且抑制了着色的液晶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基于上述课题,本发明者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通过下述方案<1>、优选通过<2>~<4>解决了上述课题。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至少依次具有第1偏振膜、第1相位差层、第2相位差层、液晶层、第3相位差层及第2偏振膜,
液晶层在4畴以下的无施加电压时为垂直取向模式(VA模式),
第1偏振膜与第2偏振膜的吸收轴正交,
第1相位差层在波长550nm下的面内延迟Re(550)为190~260nm,第1相位差层在波长550nm下的厚度方向的延迟Rth(550)为80~130nm,
第1相位差层的慢轴与第1偏振膜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45°,
第1相位差层的慢轴与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层的面内慢轴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17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液晶显示器及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