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9866.5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2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邵国强;游金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12/08;C08F220/14;C08F220/44;C08F218/08;C08F2/2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俞慧 |
地址: | 31001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丙烯酸酯 乳液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乳液聚合技术始于上世纪早期,30年代见于工业生产,目前乳液聚合已成为高分子科学和技术的重要领域,是生产高聚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乳液聚合具有很多优点,如:体系粘度低,易散热,生产安全,成本低,污染小;设备简单,操作灵活等。但是,用于乳液聚合的传统乳化剂虽然品种齐全、数量多,但由于其分子在聚合物膜中呈游离状态,容易解吸并可迁移到胶层表面,从而导致多种缺陷,如产品稳定性差、影响成膜速度、影响聚合物及膜的性能、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为了克服由于加入传统乳化剂而带来的弊端,国内外近十几年来开发了一些反应性乳化剂,此类乳化剂或者能够与单体聚合,或者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链转移剂或引发剂存在于体系中,从而起到乳化作用。为了较容易形成稳定的预乳化混合物和乳胶粒,反应性乳化剂产品在设计时要么添加有机溶剂,包括芳香烃溶剂,要么添加有苯基、壬基酚等一个较长的亲油链基团。例如,专利CN102807643在制备纳米聚丙烯酸酯乳液中描述了一种可以与乳液聚合单体共聚的乳液聚合用乳化剂,但制备过程中加入了酯化催化剂和有机溶剂;专利WO107069(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622309A)在描述制备基于聚丙烯酸酯分散体的粘合剂组合中,含水聚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制备就加有芳香烃溶剂;专利CN101638451A则采用α-烯丙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等反应性乳化剂来制备水性丙烯酸酯乳液,而含壬基酚等基团的物质,如同已被国际环保组织取缔、严禁使用的传统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等一样,对环境也有严重影响,另外,反应性乳化剂无一例外的增加了成本,对工业化生产不利。所以随着国际环保法规的强制贯彻执行,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型乳化剂的开发利用显得既迫切又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一种天然提取液作为乳化剂制备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方法,该天然提取液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具有成本优势,且乳化作用效果好,生产易于控制,生成的聚合物颗粒分布均匀,产品性能稳定,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所述水性丙烯酸酯乳液是由软单体和硬单体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得,所述的乳液聚合的方法采用的乳化剂为按照如下方法制得的提取液:以皂荚荚果的果壳或无患子的果皮为原料,将其加入去离子水中,煮沸,冷却后抽滤,滤液即为提取液。
进一步,皂荚荚果的果壳或无患子的果皮与去离子水的投料质量比为1:30~150。
更进一步,皂荚荚果的果壳或无患子的果皮与去离子水的投料质量比为1:50~150。
进一步,所述的软单体选自下列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
进一步,所述的硬单体选自下列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丙烯腈。
进一步,所述煮沸的时间为0.5~24h,优选3~12小时。
本发明所述的乳液聚合,采用的是常规工艺操作,可以是间歇工艺、半连续工艺、连续工艺、预乳化工艺、补加乳化剂工艺、种子乳液聚合工艺等,不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工艺操作。
本发明具体推荐所述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皂荚荚果的果壳或无患子的果皮加入去离子水中,经浸泡、煮沸,冷却后抽滤,滤液即为提取液;
2)将软单体、硬单体和缓冲剂溶解在步骤1)所得的提取液中,充分混合形成预乳化液;
3)将部分步骤2)所得的预乳化液转入反应容器中,通入氮气以预先除去系统中的氧气,加入引发剂升温至65~75℃,保温至物料呈蓝色,得预聚液;
4)在步骤3)所得的预聚液中连续滴加剩余的预乳化液,滴加时间为1~3小时,期间间隔地补加引发剂,预乳化液滴加完后,加入功能单体,升温至75~80℃,保温0.5~3h,再抽真空除去未反应单体,冷却后加入碱性试剂调pH至7~9,过滤得到水性丙烯酸酯乳液。
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缓冲剂优选下列之一:碳酸氢钠、氨水、磷酸氢二钠、乙酸钠、三乙胺。缓冲剂主要是调节体系的酸碱度和离子强度,其加入量一般使得体系呈弱碱性即可。
所述步骤2)中,软单体与硬单体的质量比一般在0.5~10:1,可以通过调整软单体与硬单体的用量比例来调节所得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外国语学院,未经浙江外国语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98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