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隐蔽管道修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4641.0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8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顾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心日源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64 | 分类号: | F16L55/164;F16L55/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隐蔽 管道 修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补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隐蔽管道的渗漏现象,采用非开挖方式进行修补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地源热泵地埋管或是地暖盘管,在安装完毕打压、保压完成后,此部分就属于隐蔽工程,万一发生渗漏,按传统的修复方式只能报废重新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蔽管道修补系统,其可使用市面上既有的汽车水箱修补剂来修补隐蔽的管道。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隐蔽管道修补系统,其包括:
储液槽,所述储液槽中盛放修补溶液;
加热装置,与所述储液槽形成热传递;
隐蔽管道,以及与连接于所述隐蔽管道一端的输液管和连接于所述隐蔽管道另一端的回液管,所述储液槽通过所述输液管和所述回液管与所述隐蔽管道构成循环回路;
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循环回路中,驱动所述修补溶液在所述循环回路中流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储液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隐蔽管道修补装置还包括一监控所述储液槽温度中修补溶液温度的温控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液槽和循环泵都采用耐热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隐蔽管道为地源热泵地埋管或地热盘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修补溶液采用汽车水箱修补剂与水的混合溶液。
相应地,一种隐蔽管道修补系统的修补方法,所述隐蔽管道修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加热储液槽中的修补溶液;
驱动循环泵以循环的方式不断使储液槽中盛放的修补溶液流过隐蔽管道,使隐蔽管道的温度与修补溶液的温度趋于一致,以将修补溶液粘附于所述隐蔽管道内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加热储液槽中的修补溶液”步骤前,还包括:
将修补剂与水混合为修补溶液。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储液槽中的修补溶液”步骤,具体为:使用温控器监控储液槽中修补溶液的温度,以控制加热装置,使所述修补溶液在所述储液槽中保持一预设温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隐蔽管道修补方法还包括:
冷却所述修补溶液,使所述修补溶液在所述隐蔽管道内壁固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市面上既有的汽车水箱修补剂,通过隐蔽管道修补系统,驱动修补溶液在隐蔽管道内不断循环,使得修补溶液粘附于隐蔽管道内壁上来达到修补隐蔽管道的目的,节约了大量工程返工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隐蔽管道修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隐蔽管道修补系统的修补方法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图1所示的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隐蔽管道修补系统置包括:储液槽1,循环泵2,输液管3,回液管4及隐蔽管道5。其中,隐蔽管道5的一端与输液管3连通,另一端与回液管4连通。储液槽1通过输液管3和回液管4与隐蔽管道5相连通,形成一个循环回路。
储液槽1采用耐热材料制成,用来盛放修补溶液,其上设有供修补溶液流入和流出的进口11和出口12,其中,进口11与回液管4连通,出口12与输液管3连通,出口12通过输液管3与渗漏管道5连接,进口11通过回液管4与渗漏管道5连接。在储液槽1内还设有加热装置(未图示),与储液槽1形成热传递,用来加热储液槽1中的修补溶液。优选地,在该隐蔽管道修补系统中,还设有一温控器(未图示),该温控器的探头(未图示)设于储液槽1中,用来监控储液槽1中修补溶液的温度。
循环泵2也采用耐热材料制成,其设置于循环回路中,用来驱动修补溶液在循环回路中流动。优选地,循环泵2设于储液槽1和隐蔽管道5之间,循环泵2不断地驱动修补溶液流过隐蔽管道5,修补溶液流过隐蔽管道5后就会沿回液管4流回到储液槽1中,由此形成一个循环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心日源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心日源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46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