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50913.1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8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强;李武峰;严辉;李索宇;杨磊;李凯旋;魏刚;柳宇航;郭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无线 充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收入的提高,汽车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当面临石油短缺的严峻挑战时,电动汽车日益成为发展电动汽车的重要趋势。
目前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主要包括:有线方式的快速充电、有线方式的慢充电、采用换电池的方式。①:有线方式的慢充电只适合面向用户停车后的时间段和服务覆盖范围较小的分散式布局;②:有线方式的快速充电需要瞬时强大的电功率,常规电网无法满足,必须建立专用充电网络,然而建立专用充电网络涉及整个国家电网的改造,耗资巨大,从讨论、立项到成网,非一朝一夕能实现;③:采用换电池的方式需要对电动汽车的电池标准、充电站的建设等进行统一的规划,需要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完成。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三种充电方式的不足,解决电动汽车的电池能量密度低的问题,还能更好的体现与电网进行互动,减弱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对电网的影响的无线充电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现有技术的需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能变换发射装置和电能变换接收装置,所述电能变换发射装置包括分别与发射线圈两端连接的高频逆变电源和补偿电容,所述高频逆变电源与所述补偿电容相连;所述电能变换发射装置包括分别与接收线圈两端连接的补偿电容和分别与负载线圈两端连接的AC/DC变换装置;所述电能变换发射装置放置在电动汽车停车位上,所述电能变换接收装置放置在电动汽车底盘进行能量接收。
优选的,所述高频逆变电源包括整流稳压装置与逆变电路;所述整流稳压装置通过全桥整流电路将输入的220V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所述逆变电路采用全桥逆变电路,将所述直流电压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压;所述全桥逆变电路中的LC谐振槽路由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补偿电容串联组成;
优选的,所述AC/DC变换装置包括串联连接的不控桥式整流电路与DC/DC变换器,用于将所述负载线圈接收的高频交流电流转换成直流电流发送到蓄电池进行充电;
优选的,所述发射线圈、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负载线圈均为矩形平面的盘式结构线圈;
优选的,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线圈半径、线圈材料和线圈匝数均相同;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的最大轴向偏移距离为所述线圈半径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负载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为同轴线圈;
优选的,所述电能变换发射装置和所述电能变换接收装置中的补偿电容均为高频真空陶瓷电容。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异效果是:
1、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和负载线圈基于磁谐振无线电能的传输原理,通过将电能变换发射装置置于电动汽车停车位表面,电能变换接收装置放置在电动汽车底盘部位进行能量接收,可实现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使电动汽车充电拜托线缆的束缚,提高了用户的便捷性和充电的安全性;
2、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和负载线圈采用平面的矩形的盘式结构,优化了系统中由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和负载线圈组成的谐振器的空间结构,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和输出功率,缩少了谐振器放置空间;
3、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电能变换发射装置和电能变换接收装置采用高频真空陶瓷电容,能够承受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高频电压,从而保证系统安全、高效的正常运行;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采用磁耦合谐振原理进行能量传输,克服了有线充电方式的局限性,通过谐振器的优化设计使得空间形成谐振场,有效提高了能量的无线传输距离,满足一般电动汽车底盘与路面之间的距离要求,即满足电动汽车地盘与路面距离不超过30cm下实现2000W功率的传输;
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不仅克服了电动汽车的有线充电方式带来的接触安全、导线裸露等问题,通过该系统还可以更好的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具体表现为电动汽车采用无线充电可以通过无线方式随时在停车位与电网进行连接与断开,避免了人为的操作,提高了与电网交互的效率;同时该系统不仅可以减小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物理连接时的冲击,而且在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后,还可以减弱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对电网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模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能变换发射装置的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09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