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态铝合金电磁输送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9187.1 | 申请日: | 201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0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杰;董曦曦;侯亚雄;赵训迪;陈勇彪;司马攀峰;丁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湖南科美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14 | 分类号: | F27D3/14;B22D17/30;B22D35/04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科明专利事务所 43203 | 代理人: | 彭乃恩;陈庆元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铝合金 电磁 输送 设备 | ||
1.一种液态铝合金电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它由铝液保温炉部分和铝液输送部分组成,其中:
铝液保温炉部分包括盛装铝合金液(11)的保温炉(1),和设置在保温炉(1)上密封保温炉(1)的保温炉盖(2),且保温炉(1)一侧开有连通保温炉(1)内液池的炉侧开口(3);
铝液输送部分包括连接炉侧开口(3)的扁平泵沟(13),连接扁平泵沟(13)并由过渡管(21)、升液管(20)及出流管(17)组成的输送管路(8),设置在扁平泵沟(13)段的电磁推送装置,和设置在输送管路(8)一侧为电磁推送装置提供冷却风的气冷系统(9);
所述的电磁推送装置包括由电磁泵本体支架(4)对称支撑于扁平泵沟(13)上、下方的两组电磁泵本体(5),该电磁泵本体(5)内设置的磁轭(12)、铁芯(23)和线圈(24)产生行波磁场,并与行波磁场在扁平泵沟(13)中铝液内激发的感应电流交互作用产生电磁推力推动扁平泵沟(13)内铝液流动;所述两组电磁泵本体(5)通过调节在电磁泵本体支架(4)上的上、下位置来调整两电磁泵本体(5)的磁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铝合金电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推送装置包括底部固定于保温炉(1)一侧延伸出的保温炉基座(10)上的电磁泵本体支架(4),安装于电磁泵本体支架(4)上、并对称设置于扁平泵沟(13)正上方和正下方的两个分离的电磁泵本体(5),设置于电磁泵本体(5)内的磁轭(12)、铁芯(23)及线圈(24);电磁推送装置还包括固定在电磁泵本体(5)磁轭(12)端的U型支撑(30),和密封电磁泵本体(5)的电磁泵本体外罩(33)、电磁泵本体侧板(27)和电磁泵本体底板(32);电磁推送装置还包括固定在电磁泵本体支架(4)上的磁隙调节导轨(41),和安装在电磁泵本体支架(4)上的磁隙调节部件,所述电磁泵本体(5)通过磁隙调节部件调整在磁隙调节导轨(41)内的上、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态铝合金电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轭(12)设置在电磁泵本体(5)的外侧,铁芯(23)沿扁平泵沟(13)长度方向均匀排布并固定于磁轭(12)的内侧,线圈(24)环绕于铁芯(23)周围,且相邻线圈间留有2-10mm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态铝合金电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泵本体外罩(33)、电磁泵本体侧板(27)和电磁泵本体底板(32)为可拆卸组装而成的电磁泵本体(5)密封体,电磁泵本体外罩(33)罩设住电磁泵本体(5)的四面,电磁泵本体侧板(27)和电磁泵本体底板(32)分别罩设住电磁泵本体(5)的一侧面和底面;其中所述电磁泵本体侧板(27)上设有电磁泵本体(5)的进出线口(25),电磁泵本体侧板(27)上还设置有连接气冷系统的冷却气进气口(26),电磁泵本体侧板(27)的内侧设置有对应线圈(24)间隙的冷气道(28);所述电磁泵本体外罩(33)与电磁泵本体侧板(27)对应的一侧面开有冷却气出气口(34),冷却气出气口中(34)处还设置有挡板(3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态铝合金电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隙调节部件包括设置于电磁泵本体(5)外侧并固定在电磁泵本体支架(4)上的支架盖板(37),穿过支架盖板(37)与电磁泵本体(5)上U型支撑(30)相连的磁隙调节螺柱(39),和设置在磁隙调节螺柱(39)外端的磁隙调节固定板(38)及调节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铝合金电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扁平泵沟(13)一端与保温炉(1)的炉侧开口(3)对接,另一端与过渡管(21)对接,扁平泵沟(13)的内截面为矩形且周边均为圆弧角,且扁平泵沟(13)及炉侧开口(3)与水平方向成θ1角度倾斜上升,其θ1角的倾斜角度为0-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铝合金电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管(21)连接扁平泵沟(13)和升液管(20),为扁平泵沟(13)截面状管体向升液管(20)及出流管(17)的圆形管体过渡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湖南科美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湖南科美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918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