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复合材树脂环纤粉的涂料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3465.2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1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严志龙;顾永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志龙;顾永伯 |
主分类号: | C09D123/08 | 分类号: | C09D123/08;C09D5/00;C09D7/12;C09D125/14;C09D101/26;C09D163/00;C09D1/00;C09D129/04;C09D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复合 树脂 环纤粉 涂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制品及其处理类,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复合材树脂环纤粉的涂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由废弃电子产品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废旧电子线路板在被粉碎回收掉金属铜等金属后,剩下的树脂环纤粉被任意丢弃,至今除了少量被用作制砖或玻塑产品的辅料外,大多没有得到实际处理和利用。因此,日益发展的国家电子信息工业所随之产生的大量废旧电子线路板(包括IT产业生产过程中的次、废复铜板及其边角料)一直被环保界业内人士所重视,其中出现的大量的废弃物树脂环纤粉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正促使环保技术人员加强研究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复合材树脂环纤粉的涂料及其生产方法,该涂料通过采用来源于不带元器件的废旧电子线路板及其边角杂料的树脂环纤粉替代常用填料,在提高涂料制品的耐酸碱性、抗老化性、抗裂纹性的同时,充分利用废弃物树脂环纤粉,降低涂料制品的成本。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具有复合材树脂环纤粉的涂料,所述涂料由漆料、填料、颜料、溶剂、助剂以及水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树脂环纤粉,所述树脂环纤粉来源于不带元器件的废旧电子线路板及其边角杂料的粉碎料,其中作为填料的所述树脂环纤粉占所述涂料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20%~40%。
所述树脂环纤粉的粒度不小于80目。
所述树脂环纤粉的粒度为80-100目。
所述漆料占所述涂料制品的重量百分比为30%~45%。
一种涉及上述具有复合材树脂环纤粉的涂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不带元器件的废旧电子线路板粉碎,粉碎至粒度不小于80目的粒料,将所述粒料经过空气和静电分离,提取出金属铜细粉,剩余粒料即为树脂环纤粉;
(2)将一定比例的所述树脂环纤粉与漆料、溶剂、助剂和水置入球磨机或砂磨机进行混合与研磨分散,制成研磨漆浆;
(3)将所述研磨漆浆输入调漆罐通过颜料和水进行调漆,经过滤后获得所述涂料。
经过空气和静电分离获得所述树脂环纤粉后,将所述树脂环纤粉进行干燥,并控制其含水率不大于2%。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将树脂环纤粉作为涂料中的填料来使用,一是为建筑用材提供资源,涂料中的树脂环纤粉可起到增加涂层强度和抗裂纹的作用,并可提高漆膜的拉伸强度;二是实现了对日益发展的国家电子工业所随之产生的大量废旧电子线路板、边角料在回收金属资源后,所产生的固态树脂环纤粉得到资源再生综合利用,也为大量处理废旧电子线路板及边角料扫除了应用上的技术障碍,这一资源的再生利用,既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又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树脂环纤粉的提取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涂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中外用乳胶漆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以下实施例涉及的是具有复合材树脂环纤粉的涂料,该涂料的组分为漆料、填料、颜料、溶剂、助剂以及水,其中填料采用树脂环纤粉,上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是:漆料的含量为30%~45%,填料(树脂环纤粉)的含量为20%~40%(优选范围为25%-35%),颜料、溶剂、助剂的含量比例根据涂料用途而定,不足部分由水来补足。
漆料是涂料中的重要组分,根据不同涂料制品确定漆料的选定。
涂料中的填料组分除了可以增加涂料中制品的体积之外,还能起到填充作用和降低涂料成本的作用,目前,在涂料较为常用的填料(又称体质颜料)主要有天然体质颜料和人工合成体质颜料两种,如下表1所示,这些常规填料对于涂料性能的提升极为有限,且成本较高。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志龙;顾永伯,未经严志龙;顾永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34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冲压模铸件的铸造模具
- 下一篇: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