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肉枇杷双膜大棚保温促早成熟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1572.1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8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凡改恩;陈俊伟;钱剑锐;王艺平;姚兆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鄞州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肉 枇杷 大棚 保温 成熟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肉枇杷双膜大棚保温促早成熟栽培方法,属于果树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枇杷按果肉颜色分为红肉与白肉二类。其中白肉枇杷因味甜似蜜、风味优良、柔软多汁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成为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的枇杷主栽品种。目前白肉枇杷市场售价一般在30~60元/kg,远高于红肉类品种,是种植效益较高的果树种类之一。但白肉枇杷因花期比红肉枇杷早,花与幼果比红肉枇杷更易受霜冻而影响产量。此外,白肉枇杷果皮比红肉枇杷薄,易受雨水、高温伤害而发生裂果、日灼等影响商品性的病害,这也严重影响白肉枇杷的产量与效益。因此,急需开发一种适于白肉枇杷特点的设施与栽培方法。
采用大棚设施是白肉枇杷防冻的有效方法,且能避雨防裂果。但传统的单栋或连栋塑料大棚因采用单层塑料薄膜覆盖,保温效果不佳,存在冬季白天棚内温度过高,而夜间棚内温度仍处于0℃以下,这样因大棚枇杷不休眠,造成的冻害反高于露地,特别是果实因冻害产生的栓皮病甚至比露地严重。因此,传统的单层大棚并不适于白肉防冻促早栽培。目前枇杷生产用的大棚多为镀锌管塑料大棚,其结构为:大棚跨度8m,长度50~60m,肩高2m,顶高3.5m,拱杆间距0.6m,卡槽(钢板厚0.7cm)4道,纵杆3道,每3道拱杆中设一道为双拱,配置手动摇膜机,拱棚两端各设一扇门。这类单层大棚虽然也能防霜,但在浙江、江苏等北亚热带地区,冬季温度低,仍不能使棚内温度在0℃以上。因此,单层大棚在枇杷上应用不多。要确保防冻促早,关键是保护枇杷第一批花,必须使棚内温度在0℃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是克服单层大棚在白肉枇杷栽培因保温性差不能防冻的缺陷,通过改设施结构为双膜大棚及相应的管理技术配套,实现白肉枇杷的防冻促早成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白肉枇杷双膜大棚保温促早成熟栽培方法,包括大棚结构改良,覆膜时间与揭膜时间确定,覆膜后的肥水管理,具体按如下步骤进行:
(1)设置双膜大棚结构:大棚宽度为8m、顶高4.5m、肩高3m、长60m,内外膜间隔0.35m;双膜棚的两侧立柱采用直径4~5cm的钢管或镀锌方管,长3.5m,其中50cm深入土中;每根立柱长4m,立柱在棚顶通过1根纵杆固定后相连,纵杆上安装拱杆,拱杆二端分别与卡槽相连。内外拱杆外侧二端,分别安装1根纵杆,内外薄膜通过塑料卡槽固定在纵杆上,纵杆一端分别配置1个手动摇膜机。双膜棚的两端各设2扇门。外层薄膜厚度为0.065mm,内层薄膜厚度为0.05mm。
(2)双膜大棚内枇杷植株的培育:白肉枇杷品种为白肉枇杷“宁海白”,棚内枇杷种植密度为4m×3~5m。种植时间春季3月份,苗木在30cm处定杆,采用无主杆整形。定杆后保留从主杆上抽生的4个侧枝作为主枝,第二年进行拉枝使之与地面保持45度角,每一主枝上抽生枝条留3个作为副主枝,每一副主枝抽生的枝条留3个作为结果枝组。在第3年夏梢抽生每一结果母枝保留1个主枝2个侧枝进行修剪,并在7月中旬前进行扭梢促花,使树体分枝达到9~10级,在秋冬开始开花座果。
(3)双膜棚的塑料薄膜覆盖时间:可在11月下旬~12月初,第二批花盛花时覆盖第一层膜;12月中下旬霜冻来临前,覆盖第二层膜进行保温。白天棚内温度超过30℃时,掀开内膜与裙膜降温。
(4)双膜棚内的水分管理:棚膜覆盖后,枇杷的水分供应主要通过人工补充。可在棚内地表铺设滴灌管和棚顶安装微喷装置进行水分补充。滴灌管流量1.6L/h,滴头间距40cm,视植株与温度状况,每2天滴灌1次,每次时间为0.8~1.2h。果实膨大期枇杷果实由绿转淡绿时,改滴灌为微喷。微喷嘴直径为0.8~1.2mm,行内每3~4m在树冠上部设置1个微喷头,微喷时间2次/天,每次时间为10~20min。果实采收前5天停止喷水。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针对传统单层大棚存在的缺陷,通过改造设施结构,增加一层内膜,变单膜为双膜,提高大棚的保温性能,使其提高防冻能力,实现白肉枇杷的安全越冬,并实现比露地提早1个月左右成熟。本发明的双膜大棚与普通单膜大棚相比有下列优点:一是增加内膜,提高保温能力;二是内膜与外膜均可通过卷膜机打开透风降温,避免枇杷棚内温度超过30℃对枇杷产生的高温伤害;三是通过地面覆盖反光膜减轻地表蒸发,降低棚内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鄞州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宁波市鄞州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15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