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头座阻尼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41029.1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5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陈志会;王振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宇光电工有限公司(国营第七七一厂) |
主分类号: | H01H33/664 | 分类号: | H01H33/66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韩炜 |
地址: | 550018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头座 阻尼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头座阻尼结构,属于真空灭弧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真空灭弧室在合闸过程中,其触头系统的动、静触头之间会相互接触,由于接触时的力量大多在7500N左右,力量比较大,致使触头之间会出现弹跳。而弹跳时间长、弹跳幅度大,则无法满足真空灭弧室的机械参数要求。这种弹跳现象不仅影响真空灭弧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在合闸过程中,由于动触头与静触头断开距离小,电弧不会熄灭,真空灭弧室内电弧能量迅速累积,容易产生触头发热、熔焊现象,导致触头电磨损加重,严重影响真空灭弧室的开断性能和使用寿命。为此我公司设计了一种低弹跳真空灭弧室,如附图5所示,在其触头部分增加了加强筋,通过加强筋在触头相互接触时,吸收消耗部分作用力从而降低弹跳时间。但是该加强筋在制作过程中,其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触头座和触头托上,致使触头之间相互接触时,加强筋的变形无让性,弹跳仍然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头座阻尼结构,该结构中的加强筋一端活动卡入固定环内部,致使灭弧室触头在相互接触时,加强筋的变形具有一定的让性,从而降低灭弧室的弹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触头座阻尼结构,包括有加强筋,加强筋一端焊接在正座结构触头座或反座结构杯托上,其另外一端活动卡入固定环内部,固定环一端焊接固定在正座结构触头托上的固定槽中或反座结构触头座上的固定槽中,固定环的固定环内环侧壁、固定环下端面以及固定环内侧竖直面与其正面对应的加强筋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上述的触头座阻尼结构,所述固定环内环侧壁与其正面对应的加强筋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5—2mm。
上述的触头座阻尼结构,所述固定环下端面与其正面对应的加强筋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5—2mm。
上述的触头座阻尼结构,所述固定环内侧竖直面与其正面对应的加强筋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5—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触头结构中加强筋一端焊接固定在触头座或杯托上,另外一端卡入焊接在触头托或触头座上的固定环内部,加强筋与固定环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当灭弧室触头相互接触时,加强筋卡入固定环的一端受力后向外扩张,扩张运动过程中消耗部分作用力,从而使得触头之间的弹跳降低,与现有的灭弧室3—4ms的弹跳时间相比,本发明的触头的弹跳时间小于2ms,避免了触头之间出现熔焊现象,提高了真空灭弧室的开断能力和使用寿命。固定环的设置是为了避免加强筋在外力作用下持续向外扩张后出现塑性变形,而加强筋与固定环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一者是为了使得加强筋在受力后有一个扩张空间,另外一者是为了使得加强筋在扩张完成后,恢复原形时往回运动过程中不会受到固定环各个接触面的阻碍。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触头座正座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触头座反座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固定环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现有触头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加强筋,2-固定环,21-固定环内环侧壁,22-固定环下端面,23-固定环内侧竖直面,3-正座结构触头座,4-正座结构触头托,5-反座结构杯托,6-反座结构触头座,7-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触头座阻尼结构,如附图1-4所示,包括有加强筋1,加强筋1的一端焊接在正座结构触头座3或反座结构杯托5上,其另外一端活动卡入固定环2内部中去,固定环2下端底部焊接固定在正座结构触头托4或反座结构触头座6上的固定槽7中,固定环2的固定环内环侧壁21、固定环下端面22以及固定环内侧竖直面23与其正面对应的加强筋1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固定环内环侧壁21与其正面对应的加强筋1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5—2mm。
固定环下端面22与其正面对应的加强筋1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5—2mm。
固定环内侧竖直面23与其正面对应的加强筋1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5—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振华电子集团宇光电工有限公司(国营第七七一厂),未经中国振华电子集团宇光电工有限公司(国营第七七一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10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