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波单胞属亚种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0340.4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4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利民;孙卓;韩梅;韩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2;A01N63/00;A01P3/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庆峰财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7 | 代理人: | 刘元霞;谢蓉 |
地址: | 130118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波 单胞属亚种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短波单胞菌属亚种菌(Brevundimonas sp.)SZ‑22,其特征在于,其保藏号为CGMCC No.8274。所述菌株在肉汤培养基上单细胞繁殖生长形成的菌落为圆形,周围不整齐,乳黄色,表面有光泽,有鞭毛;兼性需氧生长;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接触酶测定、脂肪酶反应为阳性;酪蛋白反应呈阳性,酪氨酸反应为阴性;V‑P试验呈阴性,硝酸盐还原反应为阳性;能利用D‑葡萄糖,不能利用D‑木糖、L‑阿拉伯糖、甘露醇和柠檬酸盐。短波单胞菌属亚种菌SZ‑22对引起人参锈腐病的毁灭柱孢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本发明还提供短波单胞菌属亚种菌(Brevundimonas sp.)SZ‑22在防治植物真菌病害中的应用,或在制备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波单胞菌属亚种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人参(Panax ginsengC.A.Mey)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阴性双子叶药用植物,是我国的名贵药材,有“百草之王”的美誉。人参在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家有大面积种植,其中,中国东北是人参的主产区,已成为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人参的长期人工种植和品种选育难度大导致人参种质退化、病害严重、质量差、产量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降低了人参药材的安全性和商品价值。病害防控问题已成为制约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人参病害约有20~40种,其中,由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引起的人参锈腐病是人参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发生于根的各部位,严重时发病率达70%以上。病斑呈铁锈色,由点至面扩散至全根,土壤湿度大、透气不好、腐殖质层厚时发病重。
长期以来通过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人参锈腐病的结果远远未达到人们预想的效果,而且过量使用化学农药会破坏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加重环境污染,也使有毒物质在参根内大量积累,降低人参的使用安全性和商品价值,因此,人们把防治重点逐步转向生物防治措施和农业防治措施上。利用人参根际土筛选出有益微生物可调节改善土壤微环境,具有拮抗效果的微生物亦可对人参土传病害进行生物防治。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抑制病原菌的生存和活动,使这一防治策略发展迅速,其中拮抗细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优势在于:1)细菌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较广,可以通过竞争、拮抗和寄生、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方式对病原菌产生影响;2)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3)许多细菌存在于植物根际和地上部,对植物的微生态环境比较适宜;4)细菌大多可以人工培养,便于控制,在实践中易于操作;5)有些细菌不仅能防治病害而且可以增加作物产量。
拮抗细菌的抑菌结果主要造成病原菌畸形、产生泡状物、破坏病原菌的细胞壁、引起细胞内含物外溢,有的造成菌丝扭曲、原生质凝聚、生长点膨大、细胞壁破裂、菌丝崩溃,对孢子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
目前国内外应用芽孢杆菌(Bacillus)防治植物病害非常广泛,如马铃薯疮痂病、番茄青枯病、苹果红腐病、小麦赤霉病及其它一些土传和地上部病害,但是应用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菌株防治植物病害的报道极少,且未见防治人参锈腐病的研究报道。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人参生产上真菌性病害,尤其是人参土传病害发生面积日益扩大,化学药剂防治除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外,防效也不理想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亚种菌株SZ-22及其在防控引起人参锈腐病的毁灭柱孢菌(C.destructans)上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控引起人参锈腐病的毁灭柱孢菌(C.destructans)的短波单胞菌属亚种SZ-22菌株,该菌株的保藏名称为短波单胞菌SZ-22,分类命名为Brevundimonassp.SZ-22,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13年9月25日,保藏编号:CGMCC No.8274,其16SrDNA序列长度为1274bp,具体如SEQ ID No:l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大学,未经吉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03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好氧还原砷的微生物
- 下一篇:一种秸秆沼气制备耦合发电余热利用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