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渔船余热吸收制冷协调双级压缩制冷冷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9785.0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8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许光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F25B27/02 | 分类号: | F25B27/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8 | 代理人: | 王树镛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渔船 余热 吸收 制冷 协调 压缩 冷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船余热吸收制冷协调双级压缩制冷冷库装置,属于船舶机械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捕鱼业越来越发达,尤其是海洋捕捞,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渔船在海上捕鱼时,经常是临近夏季,机舱内相当的炎热,捕得的海产品需要及时冷冻。渔船除了利用带冰对鱼类进行保鲜以外,也可以通过制冷机进行制冷保鲜。通常的压缩式制冷机需要耗费渔船大量的电能,小型渔船的柴油机难以满足其制冷耗费的电能。另外,由于压缩式制冷目前采用R12或R22制冷剂,具有ODP和GWP 较大的情况,根据蒙特利尔协议已被禁用。
渔船的柴油机运行时,通常柴油机只能将燃料全部能量的30%—40% 转化为有用的机械能,其余60%—70%都是以热量的形式排放掉,其主要排放形式有冷却水、废气、辐射(通常以废气形式排放的热量可以达到35%—40%,排放温度为400—450℃)。为了防止凝结以及烟气中的腐蚀性作用,考虑到烟气的最终排放温度的限制,通常将最终排烟温度定为200℃左右,则可以回收大约一半的烟气余热,这部分余热作为吸附制冷的热源较为合适。同时可以采用海水作为冷却水,利用渔船柴油机的余热,当柴油机开动时,排烟温度达到吸附温度后就可以启动制冷系统,基本可满足捕捞鱼产品的冷冻保鲜要求。
利用发动机尾气作为动力,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对此进行研究,但都不尽完美。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ZL200820057333.8,公开了一种相变蓄能式渔船尾气制冷系统,主要由渔船尾气制冷机、蓄冷器以及冷风机组成;所述渔船尾气制冷机将降温后的载冷剂一路通过电磁阀I 和电动调节阀I 与蓄冷器相联结,另一路通过电磁阀I 和电动调节阀III与鱼仓中的冷风机相联结。但该技术运用单一的吸附(吸收)式制冷系统且结构复杂能效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渔船余热吸收制冷协调双级压缩制冷冷库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分利用柴油机的能量来给渔船制冷便于储存海产品的渔船余热吸收制冷协调双级压缩制冷冷库装置。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渔船余热吸收制冷协调双级压缩制冷冷库装置,包括柴油机、水箱、发电机、制冷装置,还包括余热吸收制冷协调装置,所述的制冷装置包括第一增发器、第二增发器、低压压缩机、中间冷却器、高压压缩机、冷凝器;所述高压压缩机与冷凝器相连,冷凝器出液端形成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第一分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二膨胀阀,第二膨胀阀经管路与中间冷却器相连,中间冷却器一端与高压压缩机管路相连,第二分支经管路连通中间冷却器后与第一增发器和第二增发器相连。
所述低压压缩机出气端设有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经管路与中间冷却器相连,第三电磁阀经管路连通中间冷却器后与第一增发器和第二增发器相连;第一增发器和第二增发器与低压压缩机相连。
所述的余热吸收制冷协调装置包括顺序相连的蒸汽发生器、精馏器、海水冷却组件、第一膨胀阀,还包括氨气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溶液泵,第一膨胀阀经管路连通中间冷却器后与氨气吸收器相连接,氨气吸收器经溶液泵与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溶液热交换器与蒸汽发生器连通,蒸汽发生器与水箱热交换。
第二增发器与低压压缩机之间设有压力平衡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渔船余热吸收制冷协调双级压缩制冷冷库装置的余热吸收制冷协调装置,利用柴油机发电之后的余热,加热水箱中的水,通过蒸汽发生器、精馏器、海水冷却组件等部件实现纯氨到氨水溶液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制冷,并且提高氟利昂冷却装置的制冷效果;大大提高柴油机的能源利用率,同时也大大增加渔船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渔船余热吸收制冷协调双级压缩制冷冷库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柴油机 2、水箱 3、发电机 4.1、第一增发器 4.2、第二增发器5、低压压缩机 6、中间冷却器 7、高压压缩机 8、冷凝器 9.1、第一电磁阀 9.2、第二电磁阀 9.3、第三电磁阀 10.1、第一膨胀阀 10.2、第二膨胀阀 11、蒸汽发生器 12、精馏器 13、海水冷却组件 14、氨气吸收器 15、溶液热交换器 16、溶液泵 17、压力平衡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97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灯丝及灯具
- 下一篇:半导体封装、系统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