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向阀及具有其的转向管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9007.1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3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路小明;石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2 | 分类号: | F16K15/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向阀 具有 转向 管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向阀及具有其的转向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乘用车普遍在动力转向器的进出油口处安装单向阀,阻止逆向液流对转向系统的冲击,解决转向系统“打手”现象。
现有的单向阀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只能防止逆流作用;安装时操作繁琐,对单向阀和进出油口处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以及对接口连接处装配和配合要求比较高,连接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向阀及具有其的转向管路系统,以达到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单向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芯设在阀体内,所述阀体为圆筒形,所述阀芯包括开口卡簧、弹簧以及阀门,所述阀体内壁上设有环形槽,阀门设在环形槽内,所述开口卡簧卡设在阀体内,所述弹簧设在阀门和开口卡簧之间。
所述阀体内壁上并排设有一组用于放置开口卡簧的卡簧槽。
所述环形槽与阀门的一端部通过锥面配合。
所述阀门一端设有凸起的柱体,弹簧一端套在柱体上。
所述阀体两端部外径大于阀体中部外径。
所述阀门可从阀体内取出进行更换。
所述开口卡簧上设有用于固定弹簧一端的弹簧固定孔,所述阀门上设有用于固定弹簧另一端的弹簧固定槽。
一种转向管路系统,包括转向管路系统的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为胶管,上述所述的单向阀设在胶管中,所述胶管外圆周上对应阀体位置通过卡箍紧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结构简单,阀体内可选用不同外径的阀门,实现单向和节流的双重功能,解决“打手”问题,同时还能解决转向系统回油异响问题;安装时,直接将阀体设在转向系统的胶管中通过卡箍紧固即可,对配合尺寸精度要求低,固定可靠,装配便捷。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向阀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阀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开口卡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转向管路中单向阀打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转向管路中单向阀关闭示意图。
图中:1.胶管、2.阀体、21.环形槽、3.卡箍、4.开口卡簧、41.弹簧固定孔、5.弹簧、6.阀门、61.弹簧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该单向阀,包括阀体2和阀芯,阀芯设在阀体2内,其中,阀体2为圆筒形,阀芯包括开口卡簧4、弹簧5以及阀门6,在阀体2内壁上设有环形槽21,阀门6设在环形槽21内,阀体内壁上并排设有一组用于放置开口卡簧的卡簧槽,开口卡簧4卡设在阀体内一个卡簧槽内,环形槽朝向卡簧槽一端为垂直阀体轴线的台阶,环形槽另一端为锥形面;阀门一端为锥面,另一端为圆柱体。
阀门6的锥面与环形槽的锥面相适配,弹簧5设在阀门6和开口卡簧4之间,弹簧5为压缩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在阀体内的阀门和弹簧通过开口卡簧进行定位,结构简单。
开口卡簧4上设有用于固定弹簧一端的弹簧固定孔41,阀门6的柱体上设有用于固定弹簧另一端的弹簧固定槽61。弹簧5两端可靠的固定在开口卡簧和阀门的柱体上,安装拆卸均很方便。
开口卡簧4可以通过选择固定在不同位置的卡簧槽内,或者通过更换不同型号的弹簧5,来实现对阀值调节,对转向系统背压进行设置和调节,应用广泛。
阀门6可从阀体2内取出进行更换,阀门的锥面端边缘的凸起在环形槽内,阀门沿阀体轴线来回运动通过环形槽两端进行限位,防止压力过大,对阀芯造成损坏;阀门相对阀体轴线倾斜后可从阀体内取出,根据需要可更换不同外径的阀门,对单向阀的阀口进行调节,适应不同的车型,节流程度不同,可有效解决回油异响问题。
阀体2两端部外径大于阀体中部外径,便于与胶管1进行配合密封。
如图4和图5所示,转向管路系统,包括转向管路系统的回油管,回油管为胶管1,上述所述的单向阀设在胶管1中,胶管外圆周上对应阀体位置通过卡箍3紧固。
卡箍3为单耳无极卡箍,固定可靠,装配便捷。装配时,只需将阀体塞入胶管中,通过卡箍进行紧固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90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化硅微粉生产用雷蒙磨
- 下一篇:烟道清洗专用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