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充电电流变化的蓄电池内阻测量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5604.9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0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邓恒;王全起;王笑益;张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14 | 分类号: | G01R27/14;G01R31/3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李湘,汤春龙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充电 电流 变化 蓄电池 内阻 测量方法 装置 | ||
1.一种在汽车行进过程中测量蓄电池内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测量蓄电池的充电电流和电压;
确定所述蓄电池的充电电流是否发生设定模式的变化;
如果确定发生设定模式的变化,则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所述蓄电池的充电参数:
这里,p为充电参数,U1和U2分别为充电电流发生变化前后所述蓄电池两端的电压,ΔI为充电电流的变化值;以及
将所述充电参数转换为对应的蓄电池的内阻,
其中,根据下式,从所述充电参数确定相应的蓄电池的内阻:
R=α×p+β×p3-SOC
这里,R为蓄电池的内阻,p为充电参数,SOC为蓄电池的荷电状态,α和β为根据实验确定的大于0的常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按照下列方式执行确定所述蓄电池的充电电流是否发生设定模式的变化的步骤: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充电电流的最大变化幅度介于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之间,则确定发生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最大变化幅度作为所述充电电流的变化值ΔI,并且将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开始时刻的蓄电池两端的电压作为U1,将所述第一预设时长结束时刻再加上一个滞后时间处的蓄电池两端的电压作为U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按照下列方式执行确定所述蓄电池的充电电流是否发生设定模式的变化的步骤: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充电电流的波峰的出现次数小于第一阈值,则确定发生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充电电流的波峰值和波谷值取平均作为所述充电电流的变化值ΔI,并且将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开始时刻的蓄电池两端的电压作为U1,将所述第二预设时长结束时刻的蓄电池两端的电压作为U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充电参数位于预先确定的优化区间内时,按照下式确定优化的充电电流:
Ic=k×p1+SOC
这里,Ic为充电电流,p为充电参数,SOC为蓄电池的荷电状态,k为根据实验确定的大于0的常数。
7.一种蓄电池内阻测量装置,包括:
电流检测电路,其配置为测量蓄电池的充电电流;
电压检测电路,其配置为测量蓄电池两端的电压;以及
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耦合的微控制器,其被配置为确定是否发生变化,并且如果确定发生设定模式的变化,则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所述蓄电池的充电参数:
这里,p为充电参数,U1和U2分别为充电电流发生变化前后所述蓄电池两端的电压,ΔI为充电电流的变化值,所述微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将所述充电参数转换为对应的蓄电池的内阻,
其中,所述微控制器配置为根据下式,从所述充电参数确定相应的蓄电池的内阻:
R=α×p+β×p3-SOC
这里,R为蓄电池的内阻,p为充电参数,SOC为蓄电池的荷电状态,α和β为根据实验确定的大于0的常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560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