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非达霉素的发酵培养基以及发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4519.0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6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少欣;张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9/62;C12R1/645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朱水平;徐颖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培养基 发酵 接种 桔橙指孢囊菌 无机盐 有机氮源 有机碳源 麦芽糖 质量百分比 种子液接种 发酵单位 发酵培养 黄豆饼粉 棉籽饼粉 甘油 蛋白胨 酵母粉 抽提 活化 麸质 酵母 生产 抗生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桔橙指孢囊菌发酵生产抗生素非达霉素的发酵培养基,该发酵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含5~13%的有机碳源、1~3.5%的有机氮源和无机盐,百分比为相对于发酵培养基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其中,有机碳源包含麦芽糖和甘油,有机氮源包含棉籽饼粉、黄豆饼粉、聚蛋白胨、麸质粉、酵母抽提粉和酵母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无机盐包含CaCO3和/或MgSO4·7H2O。本发明还公开了两种用桔橙指孢囊菌发酵生产非达霉素的发酵方法,包括步骤:将菌活化并接种(两种方法分别为一级接种和二级接种),所得种子液接种在前述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即可。本发明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方法大大提高了非达霉素的发酵单位,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桔橙指孢囊菌发酵生产抗生素非达霉素的发酵培养基以及相应的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非达霉素(Fidaxomicin)是一种十八元环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主要用于治疗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所引起的腹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非达霉素的化学合成未见报道,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非达霉素可由桔橙指孢囊菌(Dactylosporangium aurantiacum)或菌株Actinoplanesdeccanesis(ATCC21983)代谢产生。美国专利US7507564中非达霉素由桔橙指孢囊菌的亚种hamdenensis代谢生产,其所公开的发酵单位仅达250mg/l。因此,有必要改善发酵环境,开发能够提高非达霉素产量、从而降低成本、适应工业化生产的发酵培养基以及发酵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微生物代谢生产非达霉素的方法发酵单位低的缺陷,提供一种用桔橙指孢囊菌发酵生产抗生素非达霉素的发酵培养基以及相应的发酵方法,其可以大大提高非达霉素的发酵单位,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用桔橙指孢囊菌发酵生产抗生素非达霉素的发酵培养基,其原料组分包含有机碳源、有机氮源和无机盐;其中,有机碳源包含麦芽糖和甘油,有机碳源的用量为5~13%;有机氮源包含棉籽饼粉、黄豆饼粉、聚蛋白胨、麸质粉、酵母抽提粉和酵母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机氮源的用量为1~3.5%;无机盐包含CaCO3和/或MgSO4·7H2O;百分比为相对于发酵培养基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
所述的有机碳源还可以包含发酵培养基中常用的各种有机碳源。
所述的有机碳源的用量优选8.0~13.0%,更优选10.0~13.0%,百分比为相对于发酵培养基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
所述的麦芽糖的用量优选4.0~9.0%,更优选6.0~9.0%,百分比为相对于发酵培养基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
所述的甘油的用量优选1.0~4.0%,更优选2.0~4.0%,百分比为相对于发酵培养基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
所述的有机氮源优选为包含棉籽饼粉、黄豆饼粉和酵母粉,更优选为包含1.0~2.0%的棉籽饼粉、1.0~2.0%的黄豆饼粉和1.0~2.0%的酵母粉,百分比为相对于发酵培养基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
所述的有机氮源优选为包含2.0%棉籽饼粉、2.0%黄豆饼粉、2.0%聚蛋白胨、2.0%麸质粉、2.0%酵母粉或2.0%酵母抽提粉中的一种,百分比为相对于发酵培养基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
所述的无机盐的用量优选0.2~0.6%,更优选0.4~0.6%,百分比为相对于发酵培养基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45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