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面处理方法及其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1187.0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24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升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359 | 分类号: | B23K26/359;B44C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处理 方法 及其 产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方法及其产品,特别涉及一种表面处理方法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一般国内所说的表面处理有两种解释,一种为广义的表面处理,即包括前处理、电镀、涂装、化学氧化、热喷涂等众多物理与化学方法在内的工艺方法;另一种为狭义的表面处理,即只包括喷砂、抛丸等在内的即我们常说的前处理部分。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表面处理技术,其中镭射加工技术是其中的一大亮点。镭射打标技术是镭射加工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镭射打标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镭射对工件进行局部照射,使表层材料汽化或发生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从而留下永久性标记的一种标记方法。
3C产品通常是指个人计算机产品、通讯产品、数字家电产品。随着PSP、ipad、上网本、智慧手机等数码产品日益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典型的“数码控”时尚一族,除了对功能需求外,对外观要求也是极为挑剔。近来,我们发现许多数码产品除功能更加人性和智能外,外观设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如何使产品的外观更加精致、质感更加独特,且更加抗磨防腐。是对3C产品的外观处理所要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表面处理方法及其产品,以解决产品需要同时具备外观更加精致、质感更独特、更加抗磨防腐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处理方法及其产品,以解决产品需要满足同时具备外观更加精致、质感更独特、更加抗磨防腐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表面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需要的图案导入镭射机,然后采用镭射机对产品的表面进行第一次镭射处理;
所述第一次镭射处理完后,缩短产品与镜头的距离,再进行第二次镭射处理,所述第二次镭射处理采用的图案与所述第一次镭射处理的相同,所述第二次镭射完毕后,产品表面形成条状干涉纹。
可选的,所述第二次镭射处理与所述第一次镭射处理相比,产品与镭射机镜头间缩短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000mm。
可选的,所述两次镭射处理所采用的标记电流为7~20A。
可选的,所述两次镭射的频率为200~80000HZ。
可选的,所述两次镭射的释放时间为2~20μs。
可选的,所述两次镭射的落笔延时为0~999μs。
可选的,所述两次镭射的波长为1.064μm。
可选的,所述两次镭射的功率为0~30W。
可选的,所述两次镭射的刻写速度为0~7000mm/s。
可选的,所述两次镭射的填充线间距为0.01~0.5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产品,该产品为经所述表面处理方法处理后产生的产品。
相较于现有技术,利用本发明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其产品,能够在各种材料表面形成图案,且不受材质的影响;改变第二次镭射产品离镜头的距离可以改变镭射纹路效果;第二次镭射时移动产品的位置,所得镭射纹路也随之移动;采用此方法形成的图案与产品的结合性好、持久性好、不会脱落。同时,所得到的产品外观更加精致、质感更加独特且更加抗磨防腐。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发明表面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绘示本发明表面处理方法的所产生的第一种产品表面效果图。
图3绘示本发明表面处理方法的所产生的第二种产品表面效果图。
图4绘示本发明表面处理方法的所产生的第三种产品表面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发明的目的、方法步骤及功效有进一步的了解,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阅图1,图1绘示本发明表面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表面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将需要的图案导入镭射机,然后采用镭射机对产品的表面进行第一次镭射处理;
步骤102:所述第一次镭射处理完后,缩短产品与镜头的距离,再进行第二次镭射处理,所述第二次镭射处理采用的图案与所述第一次镭射处理的相同,所述第二次镭射完毕后,产品表面形成条状干涉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11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