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基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6285.5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7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郑耕全;傅建豪;林倩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显示基板结构,尤指应用于显示装置中的一显示基板结构。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装置具有重量轻与厚度薄等特性,已逐渐成为显示装置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例如应用在家用电视、个人电脑显示器以及如手机、数字相机与可携式音乐播放装置等可携式电子产品。一般而言,大部分类型的平面显示装置的设计将电子元件或发光元件设置于薄型基板上。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为例,其通常包括上、下二基板,其中下基板表面设置了薄膜晶体管、扫描线、信号线、像素电极,而上基板表面则设置彩色滤光片等元件,藉由框胶固定上、下基板的位置,并于两者间填充液晶分子,即构成了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此外,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另包括多个晶片,藉由与扫描线与信号线等导线电性连接以控制显示装置各像素的开关。然而,为了配合信号线与扫描线的走线设计,与晶片相接的导线通常具有不同的拉线长度,会造成各导线阻抗不均,进而影响信号线与扫描线的信号传导速度与品质。现有技术中曾提出藉由设计各导线具有不同的弯折形状或弯折数量等导线配置方式以企图达到均衡导线阻抗,然而,此设计会造成周边区导线的配置形状有不小的差异性,后续在导线上侧涂刷其他膜层材料时,可能会导致显示不均匀的现象(rubbing mura)。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结构,在其周边区的导线具有较均匀的配置图案,且又能兼顾阻抗均匀化的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结构,其包括基板、至少一晶片以及多条导线。基板表面定义有显示区与周边区,且周边区位于显示区的周边,而晶片设置于周边区。导线至少设置于周边区且至少位于晶片与显示区之间。各导线分别包括一扇出(fan-out)部与至少一调整部,各导线的扇出部分别电连接于晶片,而各导线的调整部与同一条导线的扇出部电连接。各导线的调整部分别包括一弯折走线,这些导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调整部另包括一直线走线,其中同一条导线的直线走线与弯折走线至少部分重叠且互相电连接。
由于本发明周边区的各导线的调整部都具有弯折走线,因此各导线的调整部具有一致且均匀的配置图案,能够改善上侧膜层涂刷不均的问题。再者,本发明更进一步提供导线的调整部可以另包括与弯折走线互相电连接的直线走线,藉由直线走线的设置可以降低导线的阻抗,并进一步达到调整及均匀化各导线阻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显示基板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基板结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显示基板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调整区域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调整区域沿着切线X-X’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显示基板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显示基板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显示基板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基板结构
11基板
12周边区
14显示区
16晶片
18、18a、18b、18c、18d、18e导线
20扇出部
22调整部
22a、221a、222a 弯折走线
22b、221b、222b 直线走线
221 第一调整部
222 第二条整部
24扇出区域
26调整区域
28导电层
30保护层
32、34 配向层
36接触元件
A 第一基准点
B 第二基准点
Lc、Ld、Le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熟习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艺者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62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