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触摸屏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113779.8 | 申请日: | 2014-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1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燕;吴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研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子设备 触摸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触摸屏。
背景技术
现在应用触摸屏幕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厚重产品将逐渐被市场淘汰,而轻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目前常见的触摸屏装置通常包括壳体、触摸屏、超薄型喇叭以及主板,所述触摸屏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背面印刷,其通过FPC连接设置于壳体内的主板,所述超薄型喇叭为线圈式,且通过螺丝或者胶水固定在壳体上并借由正负极两根线连接到主板上,由于所述超薄型喇叭体积比较大,故壳体上还需要专门设计音腔。由此可见,现有触摸屏装置由于采用线圈式超薄型喇叭本身较厚,音腔还需要一定的空间,对产品厚度和重量影响较大,且所述线圈式超薄型喇叭的组装需要耗费人力。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屏,其可降低产品的厚度和重量,实现产品的轻薄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触摸屏,其可降低产品的厚度和重量,实现产品的轻薄化。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触摸屏,其包括一触摸面板、一功能层、一柔性线路板、一基板以及一,所述触摸面板具有一触摸区域以及一边框区域,所述功能层设置于所述触摸面板以及所述基板之间,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超薄型喇叭,所述触摸面板于所述边框区域开设有若干个出音孔,所述超薄型喇叭集成于所述功能层上方且位于所述触摸面板的出音孔下方,所述柔性线路板集成在所述功能层上且与所述超薄型喇叭电性连接,所述功能层以及所述超薄型喇叭通过所述柔性线路板电性连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主板。
优选地,所述超薄型喇叭为压电陶瓷超薄型喇叭。
优选地,所述触摸面板位于所述出音孔下方开设一收容槽,所述压电陶瓷超薄型喇叭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触摸屏装置采用的压电陶瓷超薄型喇叭,然而现有的压电陶瓷超薄型喇叭具有超薄、紧凑的封装,且重量很小,市面上已有厚度小于1mm的产品,由此可见,这样的超薄型喇叭不占用整机空间,不需要在壳体上额外设计音腔,由此可降低产品的重量和厚度,实现产品的轻薄化。另外,由于本发明的超薄型喇叭采用的是通过共用功能层电性连接主板的柔性线路来实现和主板的电性连接,避免采用螺锁/点胶以及理线动作,节省了人力和物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触摸屏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触摸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触摸屏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触摸屏,其组装在一便携式电子设备(未示)且电性连接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主板(未示),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触摸屏包括一触摸面板1、一功能层2、一柔性线路板3、一基板4以及一超薄型喇叭5。
所述触摸面板1具有一触摸区域10以及一边框区域11,所述触摸面板1于所述边框区域11开设有若干个出音孔12,所述触摸面板1进一步于所述出音孔12的下方开设一收容槽13。
所述功能层2设置于所述触摸面板1以及所述基板4之间。
所述柔性线路板3集成在所述功能层2上供电性连接所述柔性线路板3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主板(未示)。
所述超薄型喇叭5集成于所述功能层2的上方且收容于所述触摸面板1的边框区域11的出音孔12的下方的收容槽13内,所述超薄型喇叭5进一步电性连接所述柔性线路板3且通过所述柔性线路板3电性连接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主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超薄型喇叭5为压电陶瓷超薄型喇叭,所述超薄型喇叭5通过所述柔性线路板3电性连接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主板。
以上为本发明触摸屏装置的结构和电性连接关系,以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功能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超薄型喇叭5采用的压电陶瓷超薄型喇叭,然而现有的压电陶瓷超薄型喇叭具有超薄、紧凑的封装,且重量很小,市面上已有厚度小于1mm的产品,由此可见,这样的超薄型喇叭5不占用整机空间,不需要在壳体1上额外设计音腔,由此可降低产品的重量和厚度,实现产品的轻薄化。另外,由于本发明的超薄型喇叭2采用的是通过共用功能层2电性连接主板的柔性线路板3来实现和主板的电性连接,避免采用螺锁/点胶以及理线动作,节省了人力和物料成本。
综上所述,上述各实施例及图示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但不能以之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研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研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37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