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池和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0588.6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5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高坚;曹小娟;王卫民;陈钢铭;彭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1/00;A23K1/18;A23K1/16;A23K1/175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徐绍新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鳅 规格 苗种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池和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隶属于鱼纲,鲤形目,鳅科,泥鳅属。该物种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的河流、沟渠、水田、池塘、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是我国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
近年来,泥鳅已成为水产市场最畅销的种类之一,但由于捕捞强度的增加和自然水环境的破坏,其野生资源量锐减。同时市场上的泥鳅野生苗的质量参差不齐令人堪忧。由于捕捞和运输会对泥鳅野生苗造成一定伤害,再加上在野外环境生长的苗种极易携带病菌,在高密度的运输环境中,苗种之间互相感染,造成泥鳅野生苗种成活率低下。另外,野外环境中的泥鳅苗种往往不能获得充足的饵料,这使得泥鳅野生苗常处于营养不均衡的状态,进而致使其生长速度缓慢。
泥鳅野生资源的锐减及其野生苗种质量得不到保障,使得现今的水产市场对泥鳅优良人工苗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泥鳅的人工繁殖早已被攻克,但是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技术至今没有完全攻克。目前,泥鳅苗种培育方法较为单一,人们通常选用池塘围网方法培育泥鳅大规格苗种,此种方法的培育效率很低,主要表现为苗种成活率低和苗种养殖密度小。人工繁育获得的泥鳅水花在池塘中生长到寸片(3cm长),成活率一般只有5-10%,国内的顶尖水平也仅能达到30%;同时池塘培育的泥鳅苗种的密度也不高,最多可以达到60万水花/亩。这严重地制约着我国泥鳅养殖业的发展。获得优质的3cm及以上的泥鳅人工苗种成为了我国泥鳅养殖业健康迅速发展的最重要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养殖密度、高成活率的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池和培育方法。
为实现该方法,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池,该培育池包括方形水池和微孔曝气管,所述方形水池的上方设有进水龙头,所述方形水池的池底设有中空的第一排水筒,所述第一排水筒下端穿过方形水池的池底与排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筒的筒壁上设有若干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方形水池的池底上方,所述微孔曝气管设于方形水池的池底四周。
所述第一排水筒位于方形水池的中间。
所述方形水池的池底为四周高、中间低的漏斗形,方形水池的池底坡度为1-10度。
所述方形水池的池底还设有中空的第二排水筒,所述第二排水筒的下端穿过方形水池的池底与排水管连通。
所述第二排水筒位于方形水池的池角。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泥鳅受精卵投放于所述的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池中,控制水深为10-50cm,水温为20-30℃,水中的溶解氧为5mg/L以上;
2)受精卵孵化两天后,先投喂卤虫饲养4天,再投喂卤虫和蚯蚓混合饲养3天,最后投喂蚯蚓和专用饲料饲养至成体,所述专用饲料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鱼粉30~60%、豆粕5~20%、小麦粉5~20%、羧甲基纤维素钠3~6%、淀粉5~8%、糊精1~6%、大豆卵磷脂4~8%、鱼油1~5%、大豆油2~5%、维生素C0.02~0.1%、微晶纤维素2~3%以及2~6%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预混剂。
优选的,所述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预混剂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3、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生物素、肌醇、烟酸、泛脂酸钙、叶酸、氯化胆碱、硫酸镁、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钴、氢氧化铝、柠檬酸铁、乳酸钙、碘酸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的培育池能够控制池中的水深,并且能使各种水深下的进水量和出水量达到平衡,从而为池中不间断地提供新鲜水,保障了池中的水质,同时还可以使水体在池中不停流动,从而为养殖的鱼类提供一种模拟自然的微水流环境,促进鱼类生长,提高鱼类成活率。微孔曝气管用于水体增氧,池底中间的第一排水筒和漏斗形的池底可以使水体在池中形成微漩涡,不仅更适合鱼类生长,还能将池底的垃圾、粪便等冲刷到池中间的第一排水筒附近,从而为池底的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第二排水筒的作用是避免进水过大时水体漫过水池,防止池中的鱼类逃逸。本发明特别适合喜栖居在水体底部的鱼类,如泥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05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装箱装卸用吊链旋锁装置
- 下一篇:绳带剪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