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轨式墙面抹灰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4578.1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1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尹振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F21/08 | 分类号: | E04F21/0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鲁力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轨 墙面 抹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行业,尤其是涉及一种导轨式墙面抹灰机。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墙面抹灰主要还是依靠人工,通过人力用搓板向墙面甩灰、抹灰,再用刮杠进行压实、找平。此方法自从建筑行业发展以来一直沿用至今,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率和质量也不高。
与本方案最接近的技术,目前是一种自动化抹灰机,此机械市场上已有出售,但是并没有普及。现在的抹灰机的大体操作步骤是先组装机器,机器组装完毕后将导轨和房顶固定,然后通过传动带将灰输送到墙面上,通过料斗的提升和震动将灰铺平和压实,当一个操作面抹完以后,解除固定,将机器移动到下一个操作面重新固定,如此反复。
该技术用机械取代了一部分繁重的体力劳动,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缺点
1.该机械体积大、质量重
该机器体积大,对于开间和进深小的房间,该机器根本不能进入,即使进入了也没有有效的工作空间。在改进之后,虽然体积减小了许多,但是质量依然很重,需要几个人才能抬得动。改进之后的体积能够顺利的进入比较小的房间,但是不难想象,工人操作会比较费力,并且对于更小的房间如小面积的储藏室和卫生间或者是壁橱等等,很难保证有足够的空间。
2.该机械组装麻烦
该机器在正式开始抹灰之前,需要组装,并且组装过程麻烦,耗费时间较长。对于普通的建筑工人来说,还要有一定的机械知识才能较好快速的正确组装。在完成一个操作面后,要把机器拆除再重新固定,费时又费力,这就导致了效率的低下。
3.噪音大,施工环境差
我们可以看到,为了把灰压实,设计人在面板后面加装了两个振动马达,两个马达产生的振动噪音很大,特别是在地下室等相对封闭的空间时,这种噪音会被加强。
4.效率不高
通过和人工组的对比,该机械的效率没有显著的提高,建筑工地上人工实际抹灰的效率可达50m2/人/天,这其中还包括墙体拐角及门窗洞口处的修角,显然该机械不能实现。
5.垂直度和平整度控制不方便
在建筑工程中,墙面抹灰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墙体验收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如果验收不合格就要除掉重抹。墙体验收重要的项目就是垂直度和平整度,该机器的改进版本通过在墙上打点的方式控制垂直度和平整度,操作繁琐。
6.在门窗洞口处,以及墙面拐角处无法操作
墙面抹灰不只是在一个大平面上进行,实际工程中有许多该机器无法操作的平面,比如墙面的阴角和阳角,门窗洞口拐角和侧面。人工抹灰对墙的拐角处一般都用专门的修角工具进行修角,以保证墙体的美观。该机器对以上区域均无法操作。
7.无法对外墙抹灰
墙面抹灰中外墙的面积占很大的比例,由于没有支撑点,该机器无法放置,对于外墙该机器就失去了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导轨式墙面抹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系统、设置在导轨系统上能沿导轨系统往复运动的抹灰系统、以及与抹灰系统连接输送原料的泵送机;所述导轨系统包括导轨杆、设置在导轨杆用于固定在墙面的固定件、以及支撑导轨杆的支撑件;所述抹灰系统包括抹灰板、与抹灰板连接用于输送原料的输送管、固定抹灰板的手柄、将抹灰板支撑在导轨上的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手柄和抹灰板上的角度调节装置。
在上述的一种导轨式墙面抹灰机,所述导轨杆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矩形空心杆件,所述矩形空心杆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固定件固定在导轨杆的一端;所述固定件包括一个弓形的固定件压片,所述固定件压片中间设有固定螺栓孔,固定件连接组件一端固定在固定件压片一端,另一端能够在固定件压片的滑动槽内滑动;
所述支撑件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支撑连接杆组件,每组支撑连接杆组件包括两个铰接的连接杆,两组支撑连接杆组件的顶端、中部和底端通过固定杆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的支撑件;支撑件顶端固定在两个矩形空心杆件内壁,所述两个矩形空心杆件内壁对称开有侧开槽,支撑件底端的固定杆两端伸出侧开槽通过螺栓卡在侧开槽上并能在侧开槽上滑动;所述支撑件底端的固定杆上还设有能将支撑件固定住的紧固旋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45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菜盘夹具
- 下一篇: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施工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