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负极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9501.X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2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洪响;钟开富;黄起森;陈振;程晓燕;李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1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王冬华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及其 负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二次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较高充放电倍率性能和较好高温及循环性能的硅锡合金类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负极片。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因具有较高的电压和能量密度,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然而,电子产品的袖珍化和多功能化发展,也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锂离子二次电池应用最为广泛的负极材料是石墨类碳材料,但是其容量已经接近理论值376mAh/g,也就是说,即使对碳材料进行改进,能量密度也很难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具有很高理论比容量的硅和锡等合金材料(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逐渐成为了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重点。但是,此类合金材料在锂离子二次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体积变化(约400%),致使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活性材料易于自集流体表面逐步脱落,导致电池容量急剧衰减。
另一方面,聚丙烯酸(PAA)因为具有优良的粘接性能,已经被用做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合金材料的粘接剂。然而,由于聚丙烯酸中存在自由羧酸基团,电池在初次充放电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锂离子来中和羧酸根,因此会出现较大的不可逆容量损失;而且,由于自由羧酸根的热稳定性较弱,其在高温下会发生不可逆的脱羧基化反应而失去粘接能力,从而大大降低电池的高温性能。此外,根据研究,聚丙烯酸本身的酸性还会催化电解液的分解,进而引起电池循环性能变差、胀气等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业界人士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但是每种方案都存在难以弥补的缺点,例如:1)有人提出以氢氧化锂中和聚丙烯酸中的自由羧酸基,从而达到降低锂离子二次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逆容量损失的目的;然而,中和反应生成的锂盐PAALi的亲水性较高,导致制得的极片很难被彻底干燥,极片中残留的结晶水会对电池的循环性能造成很大的损害;2)有人提出以羧酸基被聚乙烯醇修饰后的聚丙烯酸类共聚物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粘接剂;但是,当将其用于硅锡合金类负极材料电池中时,为了达到良好的粘接效果,此类粘接剂的用量往往较大,这无疑会导致电池能量密度的降低;而且,修饰后的聚丙烯酸类共聚物具有较弱的导锂离子性能,会引起电池内阻增加而导致电池充放电效率和倍率性能降低;3)还有人提出通过将丙烯酸酯类单体与含腈基等强极性官能团的单体共聚,来获得具有很高粘接性能的LA类粘接剂;然而,此类粘接剂因含有强极性官能团,导致其与普通碳酸酯类电解液的浸润性较弱,以致于若不能与合适的电解液共同使用,电池就容易出现很严重的极化现象;此外,本申请发明人还发现,使用LA粘接剂制作的极片往往出现极片脱落的现象,当与合金类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的负极材料一起使用时,容易因为活性材料的脱落而降低电池的循环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因使用新型粘结剂而具有较高充放电倍率性能和首次充放电效率、较好高温循环性能和高温存储性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负极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片,其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膜片,所述负极膜片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以及水溶性粘接剂,所述水溶性粘接剂为改性聚丙烯酸类聚合物,
其由单体1~3通过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聚合制备而成:
单体1的分子式为式(1),其中的R1选自氢原子、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14个碳原子的芳香基中的任意一种;R2选自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14个碳原子的芳香基中的任意一种;单体1占聚合前体(本文中的聚合前体是指参加聚合反应的单体以及反应所使用的引发剂,例如,此处的聚合前体指单体1、单体3和引发剂)的摩尔百分数为60%~90%;
单体2的分子式为式(2),其中的R3、R4均选自氢原子、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14个碳原子的芳香基中的任意一种,n是0~20之间的任意整数,X为O或NY,NY中的Y是氢原子、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14个碳原子的芳香基中的任意一种;单体2占聚合前体的摩尔百分数为0%~30%;
单体3的分子式为式(3),其中的R5选自氢原子、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14个碳原子的芳香基中的任意一种,n是0~20之间的任意整数,X为O或NY,NY中的Y是氢原子、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14个碳原子的芳香基中的任意一种;单体3占聚合前体的摩尔百分数为0.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95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血压易感基因组的鉴定
- 下一篇:五圆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