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水快速制备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9400.2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3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朱智颖;吴桂荣;袁爱武;李伟达;蔡旺;姚腾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C1/02 | 分类号: | C01C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地址: | 41001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水 快速 制备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氨水快速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系统包括氨水制备槽(1),氨吸收塔(2),冷却换热器(3),氨水储罐(4);
所述氨水制备槽(1)上设有伸入氨水制备槽(1)内部的稀释器(21);所述稀释器(21)包括液氨输送管(16)、新水管(6)、循环氨水管(10),新水管(6)和循环氨水管(10)依次套接于液氨输送管(16)外,它们共轴向中心线布置;液氨输送管(16)的下端口封闭,其管壁下端部有卸液孔(22);新水管(6)和循环氨水管(10)的下端与氨水制备槽(1)内部连通,新水管(6)和循环氨水管(10)的下端出口为敞口,依次位于液氨输送管(16)下端口的下方;
所述氨吸收塔(2)底部的新水出口(5)与新水管(6)连通;所述氨水制备槽(1)底部的氨水出口A(7)与冷却换热器(3)底部的氨水进口A(8)连通,所述氨水出口A(7)与氨水进口A(8)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循环泵(11);冷却换热器(3)顶部的氨水出口B(9)与循环氨水管(10)连通;所述冷却换热器(3)顶部的氨水出口B(9)还与氨水储罐(4)的氨水进口B(19)连通;所述氨气制备槽(1)顶部的氨气出口(20)与氨吸收塔(2)中部的进气口(12)连通;所述进气口(12)还与氨水储罐(4)的出气口(13)连通;所述氨吸收塔(2)底部与氨水制备槽(1)顶部的距离≥1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水管(6)的上端口封闭,固定于所述液氨输送管(16)上端口连接法兰(23)的下方,其侧壁上部有排气口接管(24)和新水进口接管(25),排气口接管(24)位于新水进口接管(25)的对侧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氨水管(10)的上端口封闭,固定于所述新水进口接管(25)的下方,其侧壁上部有和新水进口接管(25)同侧的循环氨水进口接管(26),其侧壁下部有用于与氨水配置槽顶盖螺栓连接的法兰座(2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水出口(5)通过新水进口接管(25)与新水管(6)连通;所述氨水出口B(9)通过循环氨水进口接管(26)与循环氨水管(10)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系统还包括液氨槽车(14);所述液氨槽车(14)的液氨出口(15)与液氨输送管(16)连通;液氨出口(15)还与氨水储罐(4)的液氨进口B(17)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氨输送管(16)和液氨进口B(17)的外接管道上设有液氨进量调节阀;所述氨吸收塔(2)上部设有新水进口(18),新水进口(18)的外接管道上设有新水流量计和新水进量调节阀;所述氨吸收塔(2)和氨水制备槽(1)上设有液位计;氨水制备槽(1)上还设有氨水浓度计;所述循环泵(11)与氨水进口A(8)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氨水调节阀;所述液氨出口(15)外接的管道上设有压力计。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系统中还设有PLC或DCS系统。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7所述制备系统制备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循环冷却水系统接入冷却换热器,并开启循环水冷却系统;
(2)开启新水进量调节阀,保持预定给水量为25~30m3/h;
(3)当氨水制备槽内液位达到550~650mm时,开启循环泵;
(4)开启液氨调节阀,先使液氨进量调节阀开度在其总开度的10%范围内缓慢增加,控制氨水制备槽内氨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10%;当液氨流量稳定为3~5t/h后,继续缓慢增加液氨进量调节阀的开度,控制氨水制备槽内氨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15%;
(5)设定氨水制备槽内的恒定液位为1350~1450mm;通过PLC或DCS系统将氨水制备槽的液位计与氨水调节阀联锁,根据氨水制备槽内液位控制氨水调节阀开度,使制备系统稳定地产出氨水;
(6)当氨水储罐液位与氨水储罐灌顶距离为氨水储罐灌体高的1/5~1/6时,即为氨水储罐的配氨终点;当压力计显示压力<0.5MPa时,即为液氨槽车的配氨终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当氨水制备完毕后,先关闭液氨进量调节阀,1~3min后关闭新水进量调节阀,解除氨水制备槽的液位计与氨水调节阀之间的联锁,将氨水制备槽内剩余的氨水泵入氨水储槽,关闭循环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94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