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泡沫状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6795.0 | 申请日: | 2014-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0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兰伟;闫瑾;苏庆;谢二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23/053 | 分类号: | C01G23/053;B01J21/06;B01J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沫 氧化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泡沫状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TiO2作为最重要的光催化材料,因其无毒、光催化活性高、氧化能力强、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产氢、杀菌、废水处理、贵金属回收、空气净化等领域。研究表明TiO2的粒径尺寸、比表面积和结晶相是影响其光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受粉体粒径及形状的影响,采用粉体致密化方法得的TiO2材料的比表面提高有限,无法获得高比表面积的TiO2材料。TiO2除作为光催化剂外,在催化剂载体、紫外屏蔽材料、硅橡胶用热稳定剂、化妆品、紫外线吸收剂、光伏电池、功能性涂料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泡沫状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泡沫状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钛酸酯与乙醇、醋酸混合,得到溶液A;
(2)将聚乙烯吡咯烷酮与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得到溶液B;
(3)将溶液A与溶液B混合,搅拌加热至形成凝胶状,然后再于400~700℃保温1~3h,得到泡沫状二氧化钛。
进一步,在步骤(1)中,所述钛酸酯与乙醇、醋酸的质量比为1: (0.5~3.5):(0.5~6.5)。
进一步,在步骤(2)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与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8):(1~7)。
进一步,在步骤(3)中,按钛酸酯与聚乙烯吡咯烷酮质量比为1:(0.5~5),将所述溶液A与溶液B混合。
优选地,步骤(3)按钛酸酯与聚乙烯吡咯烷酮质量比为1:(1~4),将所述溶液A与溶液B混合。
步骤(3)中,溶液A与溶液B混合后,优选在80~120℃加热15~30min,即可形成凝胶状。
所述钛酸酯可以为钛酸四丁酯、钛酸四乙酯或钛酯四丙酯。
依上述方法得到的泡沫状二氧化钛,其比表面积为50-75m2/g,孔径约5-7nm。
上述泡沫状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或硅橡胶热稳定剂的应用。
上述泡沫状二氧化钛在催化剂载体、紫外屏蔽、化妆品、光伏电池、功能性涂料或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泡沫状二氧化钛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具有远优于TiO2纳米线和TiO2纳米管的光催化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制的泡沫状二氧化钛的SEM图;
图2为实施例2所制的泡沫状二氧化钛的SEM图;
图3为实施例2所制的泡沫状二氧化钛的TEM图;
图4为实施例3所制的泡沫状二氧化钛的SEM图;
图5为实施例4所制的泡沫状二氧化钛的SEM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泡沫状二氧化钛的XRD图;
图7为所述泡沫状二氧化钛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a.将0.5g钛酸四丁酯溶液加入到1.6g乙醇和2.1g醋酸的混合溶液中,常温下搅拌1h,标记为A溶液。
b.将0.4g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加入3g乙醇和2.5g N, 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混合溶液中,常温下搅拌1h,标记为B溶液;
c.将上述制备好的A溶液加入到B溶液中,常温下搅拌15h,标记为C溶液;
d.将上述制备好的C溶液在80℃烘箱中热处理30min变成凝胶状,标记为D凝胶;
e.将上述制备好的D凝胶在管式炉中400℃热处理180min,得到泡沫状二氧化钛,扫描电镜图(SEM)如图1所示。
所得泡沫状TiO2的孔径尺寸为5.6nm,比表面积(BET法)达到71.9m2/g。
实施例2
a.将0.5g钛酸四丁酯溶液加入到0.79g乙醇和1.05g醋酸的混合溶液中,常温下搅拌1h,标记为A溶液。
b.将0.8g PVP加入3g乙醇和2.5g DMF的混合溶液中,常温下搅拌1h,标记为B溶液;
c.将上述制备好的A溶液加入到B溶液中,常温下搅拌15h,标记为C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6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